多家美企敦促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沃尔玛称新进口关税成本美国客户承担。
沃尔玛近日宣布恢复从中国供应商进货,并转嫁新关税成本至美国客户,这一政策逆转折射出中美贸易战下企业的两难困境。此前,沃尔玛曾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10%以承担关税,但因库存告急(中国进口货量骤降33%,全美超市货架空置率达30%),仅20天后被迫妥协,转而自行吸收部分关税,但实际通过调整报价模式(如FOB离岸价),将成本压力转移至美国进口商,最终可能由消费者承担。热点观点
此举凸显多重矛盾:其一,美国供应链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短期难以替代。越南、印度等地产能不足(如印度仅满足沃尔玛15%节日商品需求),本土3D打印等技术成熟度低(合格率仅37%);其二,关税推高美国通胀,4月CPI涨幅9.8%中43%源于关税,低收入家庭受冲击最大;其三,企业利润承压,若完全转嫁关税,沃尔玛毛利率或暴跌至9.3%,年损190亿美元。
沃尔玛的妥协既是商业自救,也暴露贸易战“双输”本质。其决策背后有白宫与零售巨头的博弈痕迹,特朗普迫于选举压力(摇摆州物价影响选情)可能暗中调整关税政策。然而,供应链重构非一日之功,关税成本终将由全球产业链共同消化,消费者与企业皆难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