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冥想是以静观动,而不是以静制动。这是我读《传习录》得到的启发。...

枫儿的 2025-04-30 18:48:19
王阳明:冥想是以静观动,而不是以静制动。这是我读《传习录》得到的启发。 王阳明说:心的本体是没有动静区分的。天理不动,动就是私欲。只要依循天理,虽然处于人事万变之中却也未曾动;迁就私欲,即便心如槁木也未曾静。 🌟让我来总结这里的内涵:心的本体是不动的,或者说良知是不动的,所以一个情商高的人总是能以静观动。 良知就像在暗处,观看光亮处的花团锦簇。冥想就是这样。当脑海中涌现出很多想法,不要去评判它们,只是静静地观察。这就是以静观动。 比如说,当我感到愤怒,愤怒就是“动”;而我能意识到自己正在愤怒,这份察觉便是“静”。 这其实也是王阳明说的,要在体察心性上下功夫。同时,这也是一个致良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反思自己,看看哪些行为可能会失控,思考是否要停顿一下,再做出恰当反应。 究竟是要三思而后行,还是要干脆利落一些?这些思考,都蕴含在以静观动之中。动和静不是割裂的,而是同时存在的。 而“制动”就变成私欲了,就是你要赶紧让自己静下来,而不是用心体会这个过程。 就像练瑜伽一样,练的根本不是柔韧度,练的是心。我一开始也痴迷于赶紧把姿势做到位,最后疼了一个星期。 现在才明白,练瑜伽和冥想一样,重要的不是证明自己有多厉害,而是随着呼吸去感受身体的内在变化,让自己的心定下来。 定能生静,静能生空。“空”就是你能完全投入到当下,杂念都消逝了。 这也是为什么瑜伽的拉伸要有一定的紧绷感或疼痛感。不紧不痛的,你又有心思去胡思乱想了呀!紧和痛就是帮助你临在的。临在即入定。 我很喜欢《生命之书》里说:心有没有可能在没有结论的情况下去觉知?当然有可能,而且这才是真正的觉知。 若是能拿出所有的注意力而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也没有任何结论,就会发现真正的冥想是什么。 真正的冥想就是让心从所有的修行体系里解放出来,它不刻意专注,也不融入于任何东西,只是觉知着一切。共勉!读书成长

0 阅读:0
枫儿的

枫儿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