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施宫存夫妇收到命令逃往台湾,将只有3个月大的儿子留在了大陆。40年后

时说历史 2025-05-01 09:46:40

1949年,施宫存夫妇收到命令逃往台湾,将只有3个月大的儿子留在了大陆。40年后,施宫存的妻子回大陆寻子,儿子却避而不见,还托人传话:我不缺娘!

可不可以不走?走了以后我们还能再回来吗?

当丈夫让他收拾东西马上跟着队伍一起撤到台湾时,妻子张彩霞还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1949年,经过几年的内战后,国民党的败局已定,为了保存实力,蒋介石决定带领剩余部队撤到台湾。

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很多人为了生存跟着国民党部队来到异乡,很多人妻离子散,留下了多少遗憾。

张彩霞夫妇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跟儿子分别,人那一别就是40年之久。

当时张彩霞的丈夫施宫存是国民党部队里的一个小领导,所以上边也是允许他带上妻儿的,并让他回到家里提前通知家人。

两个人还有个襁褓中的儿子,当时才两个月,而且正在起疹子发高烧,从他们的所在地青岛坐船去台湾,路程不短,这种情况下,孩子能不能经得起长途跋涉。

张彩霞听到丈夫坚决要走的主意时犯起了难:孩子还病着,带上船,可能都难以存活,自己留下来,孤儿寡母又没有办法生存。

最后他们夫妻决定把儿子先留在大陆,找一个可靠的人先抚养一段时间,等有机会了再回来接过去。

这个人选又让两夫妻犯起了难,那个战争年月,家家户户生存都不容易,养自己的孩子都很艰难,有谁会有余力替别人养孩子呢?

最后思来想去,他们把孩子交给了一直在帮忙带着的刘翠兰,她是施宫存找来帮忙照顾老婆孩子的帮佣,为人勤快善良,对孩子别一直很好。

在留下了一笔钱给刘翠兰后,两个人就匆匆离开了。

初为人母的张彩霞也是有千万个不舍,就想着先暂时分别,过去安稳了一定把孩子接过去。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就是40年之久。

当张彩霞再次回到青岛时已经是1988年了,也不知道当时留在大陆的儿子是不是还活着。

两岸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闭塞不通后,终于在80年代有了缓和,开始允许两岸人民互相交流探访,于是就有了一波寻亲潮。

张彩霞也是在这时终于联系上了在大陆的哥哥。

哥哥也已经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而且已经中风行动很不方便,当听说这个妹妹有个儿子当年留在了山东后,也动员一切力量帮她打听。

后来终于在青岛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了那个孩子的下落,但还不能很确定就是张彩霞的儿子。

据说那个妇女当年生产不久孩子就夭折了,从一个刘姓妇女手中又领养了一个男孩。

当年的养母就姓刘呀。

怀着激动的心情,张彩霞来到了这个村庄,那是一户看上去比较贫困的农家,里面一个老妇人走出来,看上去比张彩霞还要苍老一些。

在说明了来意后,张彩霞被热情地请进了屋里,那个妇人说,当年原本自己也是有个儿子的,可是没有出生多久后就没了。

后来有个叫刘翠兰的人找到她,她说自己身患重病时日无多,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这个并不是自己生养的,是受人之托帮忙抚养的,她担心自己死后孩子遭到后娘的欺凌,所以重新给他找一户能善待他的人家。

于是那妇人就成了孩子新的养母。

她跟丈夫两个人把孩子视如己出地抚养着,可是没多久丈夫又去世了。

剩下母子二人度日艰难,为了不让孩子受气,那妇人也一直没有改嫁,独自一个人靠务农或者给人做些灵活来养家。

她给孩子起名宫金成,小金成也也很懂事,小小年纪就帮母亲做起了农活,两个人就一直那样生活着。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金成也已经长大成人了,如今还是跟养母一起生活,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

这个中年汉子从外边干活回来后,听说自己还有一个远在台湾的亲生母亲,这会回来看自己了。

他只是冷冷地打了声招呼,跟其他陌生人无异,之后又匆匆出去干活了。

对于张彩霞的身份,他也并不惊讶也不激动,只是丢下句:我不缺娘。

这话让张彩霞很伤心,但出于对当年抛下他的愧疚,也并没有强求他,最后留下一笔钱后悄悄离开了。

而一直到她去世,这个儿子也没有认他,这可能就是很多当年两岸离别亲人的遗憾吧。

0 阅读:64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