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军截获越军一份绝密电报,上面的内容令人大吃一惊:“近日,我军已有31人受到中国军队狙击手袭击,其中阵亡30人,重伤1人。这些子弹疑似出自一人之手。” 1988年,越军通过加密电报传递的战报被我方截获,白纸黑字写着神秘神枪手的战绩——31发子弹撂倒30个敌人,还有个被打成重伤没咽气的。 这份不寻常的战报立即引起我军高层关注,毕竟打仗这事儿谁都不敢吹牛皮,尤其吃了败仗更要藏着掖着。这回越军居然主动把伤亡数字往上报,看来是被逼急了眼。 部队马上展开地毯式排查,把前线几个侦察连的射击记录翻了个底朝天。没出三天功夫,21集团军某部的新兵蛋子向小平浮出水面。 这个四川小个子兵蛋子入伍才两年多,要论头衔确实没啥响亮名号,平时射击训练倒回回都是标兵。 别看他当时才22岁,参军前就听老兵讲过解放战争神枪手魏来国的故事,打记事儿起就跟着当民兵的爹摆弄自制的火药枪。 老山前线的潮湿闷热让新兵们遭了大罪,可向小平倒像是回了老家。他领到手的79式狙击枪还泛着新枪特有的烤蓝油光,240米有效射程刚够压制越军手里的苏联造SVD。 为着适应丛林作战,这小子硬是把训练场上的活靶子都换成了会动的要求——拿绳拴着铁皮靶在林子里晃悠,一练就是整个旱季。 首回实战遭遇战发生在四月初八的清晨,雾气还没散干净,灌木丛里突然闪过块土黄色布料。向小平后脖颈的汗毛当时就竖起来了,抵肩瞄准的手愣是稳得纹丝不动。 他后来跟战友形容,那感觉就像在老家田埂上打野兔似的,屏住呼吸的瞬间就听见自己心跳声震得耳膜疼。 枪响后对面山坡炸开团血雾,半个钢盔轱辘轱辘滚下悬崖——事后来看,这个被爆头的越军侦察兵成了他向小平的开张买卖。 要说这小子是真有股虎劲,后来某次执行潜伏任务赶上梅雨,浑身浇得透湿烧到39度,硬是顶着高烧在泥坑里趴了五天五夜。 雨点子打得睁不开眼,可耳朵比平时还尖三分,愣是听出六百米开外有踩断树枝的动静。一枪撩翻侦察兵还不算完,后头跟上来的三个通讯员也被逐个点名。 等撤下来的时候人都烧糊涂了,迷迷糊糊栽进三米多深的弹坑,全靠兜里揣的半块压缩饼干撑到医院。 三个月下来,越军前线可算开了锅。甭管是放哨的还是架线的,出任务的完好率直线跳水。 最玄乎那次,两个班的人马摸黑往山上运补给,天亮就剩个打摆子的中尉活着回来。 这一顿削把对面打急眼了,战场记录上清清楚楚写着:“疑似遭遇同一狙击手伏击!”等咱们查清楚上报战绩,就是这31发子弹收割的30条人命——枪枪爆头,绝不含糊。 去年五月《解放军报》搞了个前线英模访谈,已经退休的向小平露了面。老英雄虽说头发花白,眼睛还是像当年瞄准时那样亮得慑人。 他现在住重庆干休所,平时最爱给街道小学讲传统课,有回还跟学生们显摆:“俺那会儿讲究三点成一线,心里头得跟秤砣似的八风不动!”听说最近还被某军工企业聘去当狙击器材顾问,厂子里新出的高精度步枪都让他试过手。 民间倒是有段子传得挺逗,说当年越军士兵的钢盔前额位置至今还打着加强护板,死活不承认是被咱狙击手打怕了。要我说这事就跟老话讲的一个理——真金不怕火炼,好汉不怕考验。人家用子弹给战场纪律写注解,这个就叫硬道理。 【信息来源】 1.《中国狙击手战史》(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央视军事频道《老兵,你好》2022年5月14日专访内容 3.《重庆日报》2023年3月退役军人事务专题报道 4.国防科技工业官网2023年4月《新时代军工人物专栏》
1988年,我军截获越军一份绝密电报,上面的内容令人大吃一惊:“近日,我军已有3
玉尘飞啊
2025-05-01 10:53:3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