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上演了戏剧性icon一幕:曾经的“妖股”纷纷坠落神坛,被贴上ST(退市风险警示)标签。葫芦娃、金发拉比icon、万方发展icon、英飞拓icon、人人乐icon等昔日股价暴涨的热门股,如今集体陷入经营困境,引发投资者热议。其中,岩石股份icon的“改名史”尤为荒诞——从早期的“某发展”,到蹭热点更名“匹凸匹icon”,再到如今的“岩石股份”,三次改名试图借概念炒作吸引眼球,却终究未能摆脱业绩崩塌的命运。
这类股票的套路并不陌生:通过蹭热点、改“高大上”名称制造话题,短期内吸引资金爆炒,股价迅速飙升。例如,早年“匹凸匹”名称直接对标热门的P2P概念,岩石股份更名后又试图向白酒赛道靠拢,引发市场跟风。然而,脱离基本面的炒作犹如空中楼阁,一旦热度退去,股价便如“一地鸡毛”,让追高股民血本无归。更严峻的是,部分公司因财务造假、持续亏损等问题触发ST,甚至面临退市风险。
在A股市场,类似“改名博眼球”的案例屡见不鲜。部分公司不专注主业提升,反而将精力用于包装概念、更换名称,利用投资者对新名称的新鲜感和想象力收割“韭菜”。对此,投资者需保持清醒:名字华丽的股票往往暗藏炒作风险,跟风追涨可能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理性投资应当关注企业基本面、财务数据及行业前景,避免被“概念游戏”蒙蔽双眼。毕竟,在资本市场中,唯有扎实的业绩才能支撑长期价值,靠炒作堆砌的泡沫,终将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