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正大资敌?”中国一企业去年帮印度建全球最大炼钢炉,每年能产400万吨铁水,要知道此时我们国内都还没有,结果如今印度竟向中国钢铁加25%的税...... 这事儿,简直就是现实版的 “农夫与蛇”,这操作连印度本土钢厂都看傻了 —— 毕竟他们 70% 的炼钢设备还指着中国技术呢。 话说这座年产 437.5 万吨铁水的炼钢炉,可不是普通的工业设备。它采用了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 "超临界煤气回收技术",让印度粗钢产能直接提升 500 万吨,相当于每年多生产 100 万辆汽车的钢材。 更关键的是,这座炉子解决了印度高端钢材的生产瓶颈 —— 以前印度汽车用钢 70% 依赖进口,现在塔塔集团终于能自己生产高强度镀锌板了。 可讽刺的是,印度本土钢厂 70% 的炼钢设备还指着中国技术,40% 的关键原料仍需从中国进口。 这种 "吃着中国饭,砸着中国锅" 的操作,连印度 JSW 钢铁公司都看傻了:他们刚用中国技术扩建的产线,产品合格率还比中国低 15 个百分点呢。 印度这波加税,表面上是 "保护本土产业",实则藏着三重算计。 第一层是政治投名状: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时,印度刚承诺采购 F-35 战斗机,转头就拿中国钢铁开刀,这默契程度让人想起 "中美印三角关系" 的微妙。 第二层是产业焦虑症:尽管印度粗钢产能达 1.4 亿吨,但实际产量只有 8500 万吨,产能利用率仅 60%。这种 "虚胖" 背后是物流成本高、能源短缺、技术薄弱等硬伤,加税不过是掩盖问题的遮羞布。 第三层是战略试探:印度想借关税倒逼中国企业转移供应链,就像当年用关税逼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建厂一样,只不过这次目标换成了钢铁。 但印度低估了三个现实。一是市场规律:2024 年印度从中国进口钢铁 301 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 30.2%,这些钢材主要用于基建和汽车制造。加税后,印度车企面临 8%-10% 的成本上升,塔塔汽车已经开始抱怨 "成本压力难以消化"。 二是技术依赖:印度 70% 的炼钢设备来自中国,从高炉控制系统到连铸机,都是中国企业的 "独家配方"。中国要是在备件供应上动点心思,印度钢厂分分钟停产。 最后是反制手段:中国商务部已经表态 "采取必要措施",对焦炭等原料实施出口管制的话,印度钢铁成本至少再涨 20%。 这场 "钢铁博弈" 背后,折射出大国竞争的复杂逻辑。印度想用关税筑起保护墙,却忘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本就是 "沙上筑塔";中国企业看似吃了亏,却在高端钢材领域建立起难以替代的优势。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在背后扮演的角色 —— 既要印度制衡中国,又不想看到印度钢铁崛起威胁自身,这种 "既要又要" 的心态,说不定哪天就会反噬到印度自己头上。
❗️路透社消息:•印度准备向美国提出“最惠国待遇”条款,以促进贸易谈判。•
【14评论】【3点赞】
用户10xxx00
五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