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死后十多天,肃宗就离世了,要说玄宗是自然离世,未免也太巧合了。玄宗和肃宗父子二人,权力之争一直都存在。马嵬坡兵变之后,玄宗一蹶不振,太子李亨在朔方灵武城即位,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生于洛阳,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母亲窦德妃。他的童年笼罩在武则天的阴影下,693年,母亲因巫蛊案被处死,家族命运动荡。710年,武则天倒台,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率禁军夜袭宫廷,诛杀韦后,助父亲睿宗复位。他因此被立为太子,展现了过人的政治手腕。 712年,睿宗禅位,李隆基登基,年仅27岁。他启用姚崇、宋璟等贤臣,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整顿吏治,国力迅速提升。开元年间(713-741),唐朝进入巅峰,人口增长,丝绸之路贸易繁荣,长安成为世界性都市。他热衷艺术,创立梨园,培养戏曲人才,亲自创作《霓裳羽衣曲》,书法也颇有造诣。文化上,李白、杜甫等诗人在他治下大放异彩。 然而,晚年的玄宗逐渐懈怠。他宠爱杨贵妃,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导致朝政腐败。李林甫排挤忠良,杨国忠贪赃枉法,边疆军务松弛。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叛乱,迅速攻占洛阳。次年,长安沦陷,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马嵬坡兵变中,杨贵妃被缢,玄宗心灰意冷。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玄宗被迫禅位,成为太上皇。 退位后,玄宗被安置在长安兴庆宫,表面尊荣,实则受监视。759年,宦官李辅国强迫他迁往西内,亲信被流放,生活孤寂。762年5月3日,他在神龙殿去世,享年78岁。官方记载称其自然死亡,但与肃宗的接连离世引发诸多猜测。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755年,安禄山叛乱,率15万大军南下,次年攻破潼关,长安失守。玄宗带领数万随从西逃,队伍在逃亡中锐减,抵达成都时仅剩一千三百余官吏军士及二十四宫女,帝国威严荡然无存。 756年6月15日,玄宗一行抵达马嵬坡驿站。龙武军因缺粮哗变,指责杨国忠误国。士兵围住驿站,杀死杨国忠,进而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无奈同意,杨贵妃被缢于佛堂,军队才平静。这场兵变不仅摧毁了玄宗的权力核心,也暴露了军方对皇权的挑战。 太子李亨借机提出北上灵武,实为掌控朔方节度使哥舒翰的十万精兵。抵达灵武后,他在三天内即位,改元“至德”,自称皇帝,派使者通知玄宗。玄宗此时仍在蜀地,试图通过罪己诏挽回局面,但已无力回天。他被迫接受太上皇称号,正式禅位。 757年,郭子仪收复长安,肃宗派使者迎玄宗回京。在咸阳望贤驿,肃宗跪迎,父子相拥,表面和睦。回到长安,玄宗被安置在兴庆宫,门口卫兵森严,形同软禁。肃宗封他为“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但这只是政治安抚。 宦官李辅国在权力博弈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向肃宗进谗,称玄宗与旧臣陈玄礼、高力士密谋。肃宗下令削减兴庆宫马匹,从三百匹减至十匹。759年,肃宗病重,李辅国趁机强迫玄宗迁往西内,亲信全被流放。玄宗从此孤立,行动受限,健康每况愈下。 762年5月3日,玄宗在神龙殿去世,享年78岁。史料记载他临终前被完全隔离,饮食简单,拒绝荤腥,仅食蔬果。官方称其自然死亡,但13天后,肃宗于5月16日猝死,年仅48岁,史称因张皇后谋反失败受惊而崩。父子接连离世的时间点引发广泛猜测。 玄宗晚年处境艰难,被软禁西内,亲信尽被驱逐,生活孤寂。他开始辟谷,身体虚弱,精神抑郁。78岁在当时属高龄,健康恶化可能导致自然死亡。然而,他被隔离的状态和肃宗的迅速离世让人怀疑是否存在阴谋。 肃宗死前身体已虚弱。张皇后欲废太子李豫,立越王李系,联合宦官策划政变,失败被诛。肃宗闻讯惊惧,病情加重,很快去世。48岁的猝死看似因病,但与玄宗死亡的接近性令人生疑。史学家推测,肃宗或其亲信可能为消除玄宗的潜在威胁采取行动,但无直接证据。 另一种观点认为,玄宗的死是长期软禁和精神压力的结果,肃宗的死则因政治压力和疾病。两唐书对死因记载模糊,缺乏医学细节。现代学者推测肃宗可能患心血管疾病或急性应激反应,但真相已不可考。 父子之死对唐朝影响深远。肃宗死后,李豫即位为代宗,面对宦官和藩镇割据的挑战。安史之乱虽于763年平定,但唐朝元气大伤,中央权威衰落,盛世不再。玄宗与肃宗的死亡疑云,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悲剧注脚。
公元前52年,太子刘奭去拜见皇后。皇后突然叫了五个宫女出来,让刘奭挑一个侍寝。刘
【7评论】【26点赞】
破天
李隆基78岁,基本上是正常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