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知青王鲁明调到中学当老师,正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忽然看到作业本中夹着一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02 23:00:14

1978年,知青王鲁明调到中学当老师,正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忽然看到作业本中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王老师,我爱你,长大了嫁给你。王鲁明撕碎了纸条,却忍不住脸红心跳,没想到几天后,他又收到一封…… 王鲁明出生在南方一个安静的小镇,家里条件一般,但父母特别看重教育。他从小成绩就好,高中毕业时名列前茅,心里想着有一天能走出小镇,去大城市闯荡。可那时候正赶上“上山下乡”,他被分到偏远农村,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农村生活苦,风吹日晒,但他没喊过累。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硬是没放下学习。后来,镇上领导看他有文化,调他到中学当老师。他没啥教学经验,但觉得能教孩子们读书是件好事,就答应了。 王鲁明到学校那天,教室里全是土坯墙,窗户还透风。他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心里有点紧张。他没学过怎么当老师,只能靠自己摸索。他讲课声音大,尽量讲得清楚,还会拿家乡的事儿举例子,让学生们觉得有趣。他带了几本旧书给学生看,鼓励他们多读书。课后,他不急着走,留下来帮学生解题,或者陪他们在操场上玩。时间一长,学生们都挺喜欢他,把他当大哥哥。 学校条件差,冬天冷得手脚冰凉,夏天屋顶漏水。他住的宿舍就一张床一个破桌子,连个像样的柜子都没有。可他从没抱怨,每天早起备课,争取让每堂课都有意思。他觉得,教书不只是混日子,而是真能改变这些孩子的未来。他的学生里,有人开始认真读书,有人甚至想考大学。他看着这些变化,心里挺满足。 学生里有个女孩叫李丽,挺特别。她眼睛亮亮的,上课总坐前排,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下课还爱问问题。有回下大雨,她扫完地没伞走不了。王鲁明看她坐在那儿发呆,就把自己那把旧伞给了她,让她赶紧回家。她接伞时低声说了谢谢,第二天还伞时笑得很开心。这事儿在她心里留了点痕迹。她年纪小,分不清感激和喜欢,就把对老师的崇拜当成了别的情感。 那天晚上,王鲁明批作业,看到李丽的本子里夹了张纸条,写着:“王老师,我爱你,长大了嫁给你。”他手一抖,脸一下热起来,赶紧撕了纸条扔掉,可心里乱糟糟的。他知道这不是啥大事儿,就是孩子不懂事,可他还是有点慌。他当老师才没多久,咋处理这种事完全没谱。过了几天,又一封信来了,还是李丽的字迹,写得更直接。他坐那儿盯着信,手心都出汗了。 王鲁明想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得跟李丽说清楚。他找了个机会,把她留下来,语气尽量温和。他告诉她,她还小,可能把尊敬和喜欢搞混了。他是老师,关心学生是应该的,但这种感情不是爱情。她低着头没吭声,最后点点头走了。他松了口气,觉得自己总算把这事儿说开了。他没责怪她,反而觉得她挺勇敢,就是需要点引导。 王鲁明在学校待了好几年,教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课上认真,课下也用心。考试前,他熬夜改卷子,帮学生找问题;放假时,他弄了个读书会,带孩子们看些有趣的书。他的学生里,有人考上了大学,有人出去打工,每次听到他们的消息,他都挺高兴。李丽后来也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学了新闻。她说,当年王老师的话让她明白了很多。 1978年,知青可以回城了。王鲁明在学校多留了一学期,帮学生复习,还带了新老师一阵子。走那天,学生和家长都来送他,有人塞给他纸鹤,有人提来菜。他眼眶红了,上了火车。回到南方小镇,他在当地中学接着教书。后来,他认识了个教语文的女老师,两人结了婚,生了个女儿,日子过得踏实。 有回他跟妻子去省城玩,在街上碰到了李丽。她穿着职业装,带着个小女孩,笑着跑过来喊他老师。她聊起自己的工作,说写过一篇农村教育的文章,全是那时候的灵感。她敬了他一杯茶,说谢谢当年的教导。他笑笑,说她自己努力,他只是帮了点忙。分开时,她挥挥手走了,他看着她的背影,觉得那些教书的日子还挺值得。

0 阅读:116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