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一位农村老汉来到中南海的门口不停地张望,门口的警卫员于是上前询问,那

时说历史 2025-05-03 09:24:11

1960年,一位农村老汉来到中南海的门口不停地张望,门口的警卫员于是上前询问,那位老汉只问:“老朱在吗?”

警卫员一头雾水,随后在得知“老朱”是朱德时十分震惊,于是赶紧上报,之后竟是罗瑞卿亲自迎接他。这位农村老汉是什么来历?当初发生了什么事?他与朱德之间又有什么渊源?

漫长的战争岁月灰暗且残酷,我们不忍回想。但也有很多暖心的瞬间,战士们相互帮助,在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祖国的各项事业都慢慢迈向正轨,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提高。但是常年的内忧外患和勒紧裤腰式的还款,让百姓的生活依然拮据不堪。

在湖北省咸宁县,因为自然灾害,庄稼颗粒无收,人们不只是食不果腹,甚至有些人因为挨饿和家人天人永隔。

罗老汉就是这里的村民,他也是一个老革命战士。看着乡亲们一个个地倒下,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准备收拾行李到北京向老朱求助。

罗老汉坐上北上的火车,风风火火地来到了中南海的门口,门口站着两个衣着齐整的警卫,他们很严肃,不出示证件和预约是不能随便进入的。罗老汉这才意识到是自己冲动了,来之前应该给老朱打通电话,也不至于一直在门口徘徊。

警卫员看着门口这个来回走的老大爷,忍不住上前去问“大爷,您来这有什么事吗?”

罗老汉直截了当地吐出四个字:“我找老朱。”看着警卫员一脸不解地样子,罗老汉又补充了一句:“就是朱德,朱老总,我有事情向他汇报。”

警卫员一听,立马向上级汇报了此情况。因为当时朱德不在,就由罗瑞卿亲自迎接了他。那么罗老汉到底是谁,他和老朱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罗老汉全名叫罗忠文,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就为了生计给地主做工,地主们经常作威作福,平民就只有被欺负的份,他对这种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充满了鄙夷和憎恨。

后加入了农民协会,在这里,人们没有贵贱之分,为了改变社会底层的命运,大家齐心协力,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罗忠文毅然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还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当时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大家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准备会师。

那段路程非常艰苦,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啃树皮、煮皮带和过沼泽了。他个头虽然不高,但力气很大,经常包揽苦活累活,战士们都很喜欢他。

虽然他只是一个炊事员,但是在关键时刻一点都不掉链子。有一次和日军作战,因为人员不够,罗忠文扛枪上了战场,他非常英勇地杀敌,也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身受重伤。在尸体中躺了两天两夜。

还是朱总司令派战士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他,这件事他一直都记在心里,朱老总和战士们都是他的救命恩人。朱老总说他是党的好同志。

临走时还叮嘱他好好休息,把身体养好。

后面在行进中,他们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朱老总不会游泳,正在一筹莫展时,罗忠文站了出来,说自己力气大,愿意背朱老总过河。

这河水流的如此湍急,一不小心两个人都会被河水冲走。

但是罗忠文一点都没犹豫,朱老总选择相信眼前这个朴实的同志,他不怕死的精神深深地撼动着他。

罗忠文背着朱老总一步一步地过河,很稳健。这次幸亏有他,朱老总才能顺利地渡河。

罗忠文和朱老总就这样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开始唤朱老总为“老朱”,这样更亲切。因为他在战争中留下了病根,年龄也大了,他不想再给组织添麻烦,于是请辞返回家乡,进行农业生产。他从不搞特殊化,也没有麻烦过政府。

他这次要不是万不得已,也不会求助组织。粮食都被生产队没收了,百姓有的都饿死了,再这样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北京没有白来,虽然没有见到老朱,但老朱交代了罗瑞卿要好好处理这个问题,不能马虎。

政府允许他们在田边地角种植粮食,并要求湖北政府打开国库,给群众发放救济粮,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其实有很多像罗忠文这样的好同志,一生为了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0 阅读:2049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