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墨问道,传千年经典,田有军新书《田有军草书道德经》出版】2025年5月1日

孙王良评 2025-05-03 10:08:12

【以笔墨问道,传千年经典,田有军新书《田有军草书道德经》出版】

2025年5月1日,著名书法家田有军处女作《田有军草书道德经》正式面世。该作品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俊京先生封面题字,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策智库专家、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孙玉良先生作序,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引发关注。

《道德经》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典籍,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与草书艺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美学追求有着天然的契合。田有军在创作中深挖这一关联,以草书的流动性与韵律感呈现《道德经》五千言的哲思。书中每章书法作品皆辅以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原文对照,既展现草书的奔放之美,又兼顾文本的严谨性。

孙玉良在序言中评价田有军的草书有四字可喻其妙,谓之“行云流水”,他说:“有军书法运笔一气呵成,有张旭、怀素之妙”,其创作理念颇具有以形式创新激活经典文本的现代生命力;封面题字者刘俊京先生师从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以“敬、净、静”境界闻达于世,其封面题字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筋骨,又呼应了田有军草书的灵动,形成“静中有动”的视觉张力。

田有军在创作中曾反复研读帛书本《道德经》,尤其是对其中的生僻字做到了字斟句酌,下了很深的功夫。这种严谨态度,与上海译文出版社“世界学术经典”系列对《道德经》跨文化传播的追求遥相呼应。《田有军草书道德经》以书法艺术构建了典籍与大众审美的新桥梁,是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又一范例。田有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草书语言,让更多人感知《道德经》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田有军草书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可作为与书家交流之用的书法作品集,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它以艺术重构经典,用笔墨诠释哲思,既是对《道德经》研究传统的继承,亦为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提供了新范式。正如孙玉良所言:“当草书的线条与老子的箴言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汉字的形美,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附文:

书法的最高境界,唯道法自然也

(代序)

文︱孙玉良

认识田有军,不知有几年矣。忽一日,邀我到他的新家坐客,得知田有军将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写成书法精品,意欲成书,与书家交流之用,因此得以提前欣赏墨宝,感觉田老师的书法境界又上层楼,已臻化境。

田有军字半农,因为他生在北京的农村,但并不种地而是在书法殿堂驰骋耕耘,故曰“半农”。有军师从书法大家易海云先生和刘俊京先生,记得初相识时,我曾做诗给他,《咏半农轩主人田有军》诗曰:“生在京城永丰屯,半农轩里自耕耘。狼毫为锄清心草,宣纸做田种辛勤。酒兴狂发字能舞,音乐奏起文有魂。满村点赞缘何故,德艺双馨福报人”,我与田有军之交, 是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只谈理想,谈人生,谈艺术,没有任何铜臭打扰,加上美酒助兴,故感身心俱爽乃至极乐也。

有军书法,有四字可喻其妙,我谓之“行云流水”。有军临帖半生,最终成书以《道德经》为内容,深得书法之妙乃“道法自然”也。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一部《道德经》,饱含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之精髓。可以说悟透了《道德经》,便洞穿了这个世界,无往而不利。临帖乃《道德经》“为”字真谛,到了一定境界后便会由“为”而“无为”,达到上善若水的自然之境。

有军擅狂草,运笔一气呵成,有张旭、怀素之妙。书法史上有“颠张醉素”之说,有军亦喜饮酒,尤其是与三五知己聊天侃地,兴奋之余运笔,宣纸如茫茫无垠的大草原,狼毫如壮士纵马狂奔,好不潇洒快活。有军淡泊名利,专注于书法艺术之妙,其字中规中矩又非僵化教条,大开大放令人心旷神怡。懂田有军书法者,在龙飞凤舞之间,可读出他内心里潜藏着的那份侠之大者的豪情。

有军是当今世上少见的正人君子,除烟酒外无任何不良嗜好。其妻乃北京市“孝星”,家庭和睦引无数好友羡慕嫉妒竞折腰。这种优良的品质融入书法艺术之中,自有一股凛然正气存在。我是相信“相由心生”,字如其人的,有军天生一副佛相,又有道学修养,好像一位闹市中的高士隐者。有军的新家选在长城脚下里炮新区,那里山峰秀丽,空气清新,千亩果林透着灵气,实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如果有一天时机成熟,我愿在那里觅一处宝地,与有军弟牧马放羊,饮酒写字,诗词相和,岂不是神仙过的日子。

有军邀我为他的新书写序,有些汗颜。我并非书家,写序是外行评论内行了。之所以欣然作序,是因为与他灵魂相通,性情相近,觉得他是我人生之中可交好友也。我们是人生道路上的同行人,在各自的领域奋力拼搏,深为有军获得的成就而骄傲。“道可道,非常道”,有军书法的妙处,本来也不是我一个外行可评论出其高度的,惶恐之至。或许可以用惯用的“德艺双馨”四字评论他,是为序。

2025年1月1日

0 阅读:8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