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5 月 2 日起,美国正式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这一政策的调整,使得从中国销往美国价值 800 美元以下的小额包裹,需缴纳其价值 120% 或每件 100 美元的关税。政策一经实施,便在美国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也促使一些美国人另辟蹊径,选择 “打飞的” 直接来华购物,“ChinaShopping” 一词也因此在美国悄然走红。 此前,美国消费者热衷于从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各类商品,从时尚衣物到小型电子产品,丰富多样且价格实惠。仅在 2024 财年,就有约 13.6 亿件包裹以小额免税的方式进入美国,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然而,这一政策的突然转变,瞬间改变了游戏规则。美国鞋类品牌的遭遇便是一个缩影,一双原本售价 175 美元的中国制造运动鞋,如今若从加拿大发货至美国,将承担超过 300 美元的税费。这使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许多美国消费者直呼难以承受。 面对价格飙升的困境,一些美国消费者开始寻求新的购物途径。部分热衷于 “ChinaShopping” 的美国民众,不惜乘坐飞机来到中国,亲自挑选和采购心仪的商品。一位美国博主兴奋地表示,自己已经来过中国两次,马上又要来。在中国,他能以实惠的价格购买到品质优良的商品,不仅能节省开支,还能享受独特的购物体验。 对于美国政府而言,这项政策原本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增加税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却引发了诸多问题。一方面,大量小额包裹的海关入境程序,让美国海关行政资源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本土零售商成本显著上升,最终这些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尤其是对低收入家庭影响巨大。美国消费者研究所估算,该政策可能令企业和消费者每年合计损失高达 470 亿美元。 美国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虽出发点复杂,但引发的连锁反应已远超预期,在消费者、零售商、海关等多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矛盾冲突,而美国消费者 “打飞的” 来华购物这一现象,更是这场政策变动下的一个奇特注脚。
特朗普关税失策,当着189国,美联储背书中国方案,输家已浮现?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