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于荣光的父亲被查出肝癌,医生通知于荣光让其抓紧时间办理住院治疗,但于荣光却拒绝了医生的建议,之后带着父亲回家,他拒绝治疗只做一件事,让父亲多活了7年。 2010年的一天,北京某医院病房内,73岁的于明奎老人躺在病床上,他的癌症已经扩散。旁边站着他的儿子,著名演员于荣光。在医生的解释下,老人终于知道了真相:七年前他就已经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肝癌。 "爸,对不起,我一直瞒着您。"于荣光握着父亲的手,声音哽咽。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于明奎脸上露出了平静的微笑:"孩子,这些年我一直都很快乐。你做对了。" 医生看着病床上的老人,不无惊叹地对于荣光说:"令尊能撑过7年,真是不可思议。你当初做了正确的选择。" 时间倒回2003年,当时于明奎腰部疼痛,服药后情况并未好转。于荣光担心父亲的身体状况,将他送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晚期肝癌。 医生告诉于荣光:"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手术,但风险极高;二是保守治疗,但效果不理想,预计寿命只有两个月左右。" 面对这个残酷的选择,于荣光却做出了一个让医护人员难以理解的决定:"我们不治了,千万别告诉我父母,赶紧办出院手续吧!" 医生大为震惊:"一个当红明星,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治病,竟然连一分钱都不肯出?"当时的治疗费用大约需要50万,对于事业正处于巅峰期的于荣光来说并不算多。 于荣光坚定地说:"这跟你没关系。我们有自己的主意。你只要开点抗肿瘤药物就行了。" 带着父亲回家后,于荣光告诉他:"这是一种良性的纤维性肿瘤。服用这些药就可以了,不用担心。" 他让妻子王玉苓为父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甚至特意开了一瓶纯净的高档红酒,让父亲尽情享用。他鼓励父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放松心情。 尽管于荣光工作繁忙,常年在外拍戏,但他总是抽时间回来陪伴父亲。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于明奎不仅没有恶化,精神状态反而不错。两年过去,老人依然安好,这让于荣光稍稍放下心来。 但在内心深处,于荣光也有着无法言说的愧疚与担忧:如果当初选择手术,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他知道自己的选择充满风险,但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父亲——那个倔强而敏感的老人,如果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恐怕早已失去求生的勇气。 在医生的预期中,于明奎最多只能再活一两个月。然而,生命有时就是这样充满惊喜。半年过去了,于明奎非但没有离世,反而精神状态良好。一年、两年……时间一天天过去,预期的生命终点一次次被推迟。 "爸,今天感觉怎么样?"每次回到家,于荣光总是先关心父亲的情况。 "挺好的,没什么不舒服。"于明奎笑着回答,脸上看不出丝毫病容。 这位出生于梨园世家的老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晚期肝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得了一种"良性纤维瘤",吃点药就能控制。正是这种乐观的心态,加上儿子的精心照料,让他的生命奇迹般延续着。 于荣光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走上了京剧表演的道路。在京剧舞台上,他被誉为"武生界的一匹黑马"。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1982年,在徐小明导演的电影《木棉袈裟》中,于荣光出演男主角,一夜之间成为香港影坛新星。 从京剧舞台到银幕之路,于荣光经历了不少挑战。在香港的环境下,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需要吃很多药才能勉强继续拍摄。电影中的打斗场景,他都是亲自上阵完成的。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让他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 1995年,于荣光与李连杰同台演出动作电影《致爸爸的信》,饰演大反派傅光。1993年,他还与林青霞合作了《东方不败》。从1997年开始,于荣光还尝试担任电影制作人和导演,展现了多方面的才华。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于荣光总是尽可能多地陪伴父亲。他知道,这种平静的日常生活对于父亲的病情有着神奇的疗效。 于荣光的妻子王玉苓也全力配合丈夫照顾公公。每一餐的饮食,每一次的起居,她都亲力亲为。虽然这种照顾极为辛苦,但她从未抱怨过。 令人惊讶的是,于明奎的病情在没有积极治疗的情况下,竟然稳定了下来。他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甚至比同龄人更加活跃。 直到2010年,也就是被诊断出癌症的第七年,于明奎的病情才开始恶化。当他在病床上得知真相时,不但没有责怪儿子的隐瞒,反而感谢他做出的决定。 "孩子,这些年我一直都很快乐。"于明奎拉着儿子的手说,"你看,要是我早知道自己患上了癌症,恐怕早就吓死了。你做对了。" 医生也不得不承认,于荣光当初看似无情的决定,实际上是最正确的选择。对于有些病人来说,心态比药物更重要。
2003年,于荣光的父亲被查出肝癌,医生通知于荣光让其抓紧时间办理住院治疗,但于
熹然说历史
2025-05-03 16:27: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