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商务部证实美国正在主动寻求关税谈判后,特朗普的精神状态就愈发让人感到担忧。这位曾经高喊“贸易战很好打,而且很容易赢”的美国总统,如今却不得不低头向中国递出谈判的橄榄枝。但问题是,他递出橄榄枝的方式,依然带着那股熟悉的“极限施压”味道,甚至直接浪费了一个可能的谈判机会。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近期通过外交、商务等多个渠道向中国传递信号,希望重启关税谈判。而中国商务部在回应这一消息时,仅仅用了8个字,“中方正在进行评估”。这8个字看似平淡,但背后的含义却非常明确:我们不拒绝谈判,但前提是美方必须拿出诚意。 如果特朗普真的想谈,他需要展示的诚意其实很简单。首先,他应该暂停那些毫无道理的单边关税,这些关税并没有像特朗普吹嘘的那样“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付出了惨痛代价。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环比萎缩0.3%,制造业PMI连续8个月低于荣枯线。 其次,特朗普应该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制裁。过去几年,美国将成百上千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贸易秩序。 最后,特朗普应该遵守国际规则,而不是动不动就搞单边主义。如果特朗普真想谈判,就应该回到WTO框架下解决问题,而不是继续挥舞关税大棒。
这本来是一个绝佳的台阶,如果特朗普稍微有一点点政治智慧,他就应该立刻暂停部分不合理关税,或者至少释放一些缓和信号,让谈判氛围变得不那么剑拔弩张。然而,特朗普的选择是什么?他不但没有展示任何诚意,反而在5月2日悍然取消了对中国“小额豁免”政策。 这项政策原本是美国海关的一项便利措施,允许价值800美元以下的包裹免税进入美国,主要惠及跨境电商、小型零售商和个人消费者。但特朗普政府认为,这一政策被中国企业“滥用”,导致大量中国商品“免税入侵”美国市场。 于是,他决定彻底废除它。从5月2日开始,所有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无论价值多少,都必须缴纳关税。 这项政策将带来什么后果? 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零售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美国零售业高度依赖中国的廉价商品,尤其是服装、电子产品和小型家居用品,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之所以能在美国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小额豁免”政策。它们通过直邮模式,将商品直接从中国工厂送到美国消费者手中,省去了中间商的成本,价格比沃尔玛、亚马逊便宜30%-50%。 但现在,这一切将彻底改变。美国零售联合会(NRF)测算,取消“小额豁免”后,普通美国家庭的年支出将大幅度增加,而对于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小型零售商来说,这几乎是灭顶之灾,许多商家可能会被迫涨价,甚至直接倒闭。
这项政策的最大受害者并不是所谓的“中国竞争对手”,而是美国的低收入群体。美媒调查显示,48%的小额包裹最终流向美国贫困地区。这些家庭原本可以依靠平台购买廉价的生活必需品,但现在,他们可能连最基本的日常用品都买不起了。 此外,他在今年2月就曾试图取消“小额豁免”,结果导致美国海关系统彻底瘫痪。由于每天有超过400万件小额包裹进入美国,突然增加的报关需求让海关官员手忙脚乱,肯尼迪国际机场一度积压了超过100万件包裹。最终,特朗普不得不在2月8日紧急叫停政策,暂缓执行。如今他卷土重来,但美国海关的系统升级了吗?显然没有。这意味着,美国各大港口可能再次陷入混乱,包裹延误、丢失、错误征税的情况将层出不穷。 特朗普还没有具体的回应,但从他前几天的一次采访可以看出端倪。当时他向记者描述“关税”影响时,轻描淡写地说:“不过是让美国儿童以前能买30个玩具,现在只能买两个,而且还贵一点罢了。”这种言论充分暴露了他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漠视。在他看来,关税战只是一场游戏,输赢无所谓,反正受苦的不是他。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自残行为。他以为通过加税就能逼中国屈服,但现实是,中国不仅没有妥协,反而通过稀土管制、扩大内需、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成功抵消了关税冲击。而美国呢?GDP萎缩、通胀高企、盟友离心、民众抗议……这场关税战,美国早就输了,只是特朗普不愿意承认而已。 商务部那8个字,“中方正在进行评估”,已经给足了特朗普台阶。可惜,他选择了一条更极端的路。取消“小额豁免”不会让中国屈服,只会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更加痛苦,特朗普的傲慢,注定会让美国成为最大的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