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欧盟27国的投票结果新鲜出炉,连欧盟主席冯德莱恩都惊到了!出人意料的是

自然知道 2025-05-06 12:58:28

一觉醒来,欧盟27国的投票结果新鲜出炉,连欧盟主席冯德莱恩都惊到了!出人意料的是,德国、意大利等五大汽车强国居然投了反对票。要知道,这些国家向来热衷保护本土市场,这次却“反水”,说到底还是被中国电动车逼得没办法。

先说说投票结果,2024年10月4日的投票中,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五国投了反对票,意大利虽然嘴上支持加税,但实际在投票时弃权。这种情况在欧盟内部罕见,毕竟这些国家向来是保护主义的急先锋。

就拿德国来说,大众、宝马、奔驰这些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超过20%,每年从中国赚走的利润数以百亿欧元计。要是欧盟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中国很可能会对德国汽车反制,到时候德国车企的日子就难过了。

意大利的情况更复杂,一方面,意大利政府公开支持欧盟的加税提案,副总理塔亚尼还宣称要“保护欧洲产业”;另一方面,意大利又私下里向中国车企抛橄榄枝,承诺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比亚迪、蔚来等企业去意大利建厂。

这种“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做法,其实是在两头下注:既想在欧盟内部维持政治正确,又不想错过中国电动车带来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那为什么这些国家突然“反水”呢?说到底还是被中国电动车逼得没办法。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从3%飙升到11%,比亚迪、奇瑞等品牌的销量更是增长了78%。尤其是在德国和意大利,中国电动车的性价比优势明显。

比如比亚迪的海豚车型,在德国售价约3.5万欧元,而同级别的大众ID.3要价4.2万欧元,价格差距这么大,消费者自然更愿意买中国车。

更让欧洲车企头疼的是,中国电动车的技术进步太快了,2024年,中国车企在电池续航、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突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比欧洲主流车企的电池高出20%。

而且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也在加速,比如宁德时代在匈牙利的工厂已经投产,比亚迪在德国的组装厂也即将开工。这种“欧洲制造”的模式,让欧盟的关税政策形同虚设。

再看看欧盟内部的分歧,冯德莱恩推动加税,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欧洲产业,实际上有自己的政治算盘。2024年是欧洲议会选举年,冯德莱恩想通过对华强硬政策来争取选票。

但她没想到的是,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车企和工会强烈反对加税,担心这会引发中国的贸易报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甚至警告说,如果欧盟一意孤行,德国车企可能会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导致欧洲失去数十万就业岗位。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中欧贸易的深度绑定,2023年,中欧汽车贸易额超过800亿欧元,其中德国对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的18%。

如果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中国很可能会对德国汽车、机械等产品采取反制措施。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德国显然不愿意看到。

最后,欧盟的环保政策也在拖后腿,根据欧盟的减排目标,2035年要全面禁售燃油车,这意味着欧洲车企必须加快电动化转型。但欧洲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研发投入不足,2023年德国车企的研发投入占比只有3.8%,而中国车企普遍超过5%。

这种差距让欧洲车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依赖中国的技术和供应链。

总的来说,这次投票结果是欧盟内部利益博弈的结果,也是中国电动车竞争力提升的必然反映。未来,中欧之间的电动车贸易摩擦可能会持续,但合作的空间依然存在。

毕竟,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0 阅读:10841

评论列表

chen xian sheng

chen xian sheng

10
2025-05-06 14:41

美国女人冯德莱恩是为美国做事的,把欧洲国家的经济害惨了!

南国设计

南国设计

5
2025-05-06 20:20

这是什么人写的这篇文章这么乱七八糟,逻辑很乱的?

老框

老框

3
2025-05-06 18:21

逻辑不通:汽车强国“反对”是在乎中国的市场而不是被新能源逼的……

 猛  哥

猛 哥

2
2025-05-06 19:48

逻辑是:电动车在欧洲面向的是中低收入群体,性价比高相对便宜,欧洲本土高端车销量不好。但是欧洲几大车企在中国走中高端路线,卖的好!所以车企反对关税。

用户35xxx72

用户35xxx72

2
2025-05-06 23:05

企业跑到国外开厂有什么可高兴的?到时候就像尤萨国空心化?

太空用户

太空用户

1
2025-05-06 17:51

哪些品牌是意大利车啊

浔阳舰

浔阳舰

1
2025-05-06 20:56

中国车企最终好像是投资西班牙了,没去意大利。

猜你喜欢

自然知道

自然知道

知道的多一点,世界就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