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年轻时就是沛县一霸,原名刘季,说白了就是“刘老三”。家里种地他嫌累,读书又坐

雨后清新心舒畅 2025-05-07 08:54:32

刘邦年轻时就是沛县一霸,原名刘季,说白了就是“刘老三”。家里种地他嫌累,读书又坐不住,每天带着樊哙、周勃这帮小弟在县城晃荡,没钱喝酒就去酒馆赊账,醉了直接躺灶台边睡觉——活脱脱一个古代“街溜子”。 那会儿沛县城头的老百姓瞧见刘老三都绕着走,倒不是怕他打架闹事,主要是这小子太能折腾。早上蹲在城门口看卖狗肉的樊哙剁骨头,晌午溜达到县衙门口逗衙役,傍晚准保在酒馆里跟老板娘扯皮。王大嫂家的酒窖都快被他喝空了,账本上歪歪扭扭记的全是“刘季欠酒三坛”。 不过说来也怪,这伙人混归混,倒从没干过欺男霸女的勾当。有回外地来的商队遭了劫,刘老三带着周勃连夜追出三十里地,愣是把货物给抢回来了。商队头子掏出钱袋子要谢他,这街溜子反倒摆摆手:“就当抵了前些日子在你家铺子顺走的两坛酒钱。” 泗水亭长萧何有次喝多了拍桌子:“别看刘季现在吊儿郎当,这小子眼里有团火!”这话还真让他说着了。那年头秦始皇修长城修得民不聊生,押送民夫的差事落到刘老三头上。出发那天清点人数,他蹲在土坡上数来数去少两个——不是真少了人,是他自己把绳子给割了。“都他娘是爹生娘养的,凭啥给皇帝老儿当牲口使?”撂下这话,带着十几个苦役钻进了芒砀山。 要说这帮兄弟为啥死心塌地跟着他?就冲那年冬天大雪封山,刘老三把自己最后半件棉袄撕了给冻病的周勃裹脚。酒馆老板娘王大嫂听说山里头闹饥荒,偷偷让樊哙赶着驴车送粮,车轱辘印子还没到山脚就让刘季派人截住:“告诉大嫂,饿死不吃女人饭。”转头带人摸黑劫了官仓,天亮时沛县城墙上钉着张布条:“借粮三百石,来日十倍还——泗水亭刘季”。 沛县县令气得直跳脚,满城贴告示要抓这伙“反贼”。结果你猜怎么着?守城门的兵卒看见告示直乐:“刘三哥要真打回来,咱可得给他开城门。”这话传进萧何耳朵里,老萧连夜收拾包袱往芒砀山跑,半道遇见曹参带着县衙账本也在往山沟里钻。 那年头天下乱得像锅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扯旗造反的消息传到沛县,老百姓突然发现街上少了那个晃荡的街溜子。等再见着刘老三,他腰间别着的已经不是酒葫芦,而是斩过白蛇的赤霄剑。当初跟他在街头厮混的那帮兄弟,樊哙举着杀猪刀冲在最前头,周勃扛着县衙拆下来的门板当盾牌,连酒馆王大嫂都拎着烧火棍来助阵。 要说这刘老三混街面时练就的本事,关键时刻还真派上用场。跟各路诸侯打交道,他比谁都懂市井规矩;遇上项羽那种贵族出身的狠角色,他又比谁都放得下身段。鸿门宴上装醉打滚那出戏,活脱脱就是当年在王大嫂酒馆蹭酒的老套路。后来追韩信月下狂奔三十里,跑得靴子都掉了也不停——这不就是当年带着兄弟追商队劫匪的架势? 等到天下平定,龙椅上坐着的不再是街溜子刘季,而是汉高祖刘邦。有回喝高了跟樊哙吹牛:“当年在沛县,老子就看出你们几个不是池中之物!”樊哙一口酒喷出来:“拉倒吧三哥,那会儿你躺灶台上打呼噜,梦里还念叨王大嫂的酒钱没还清呢!

0 阅读:204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59

用户14xxx59

1
2025-05-07 17:40

伯仲叔季,伯去当爹了吗?

猜你喜欢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