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传统文化的本分是需要重视美术课,美育。小初高中的美术课基本上是水课,涂鸦能力甚至与幼儿园并无区别,但是审美在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会显露出其短板来。
传统文化许多方面是互通的,不是孤零零的琴弦,而是蛛网。最近说的武士道书法是丑,江湖体与一些表演酷炫的视频也同样丑。在丑陋表象的背后,也见乐观一面。就是我们能感觉到人们其实今天仍会把水墨丹青看得很重要:“高级”,古今中外对书法是自带好感,我们社会普遍有这样的情绪,所以才会在需要用一些元素来表示内涵与文化的时候去按图索骥,找个差不多的。于是看着“差不多”与“差太多”之间有了计较。人心人眼是很奇怪的,细节客观存在,但并不是人人都看得见。粗心就是睁眼瞎。
不是每个设计师都有扎实的文化功底,哪怕扮演“才情”的影视剧也缺乏擅长此道的人才。再有钱的大制作如一些电影海报,也出洋相。因为“差不多”的行径很长时间里是非常冒犯“差太多”的群体而不自知,积怨已久就会反击,尤其是当“差不多”被吹太过,愈演愈烈,妄图愚弄大众成为主流的时候。
“差不多”讲效益,通俗讲就是花小钱装大杯。有那意思就可以,而这一波人赚的就是审美水平一般需求也不高甲方的费用。哪怕是王羲之活着免费,也如牛嚼牡丹,认不出来。甚至可能还是会觉得日本现在那种冲击力强。
只有手写才有笔势与变化,字库不行的。灵活呼吸才是艺术,所以我认为书法依旧推崇手写意义,专属定制,有丰厚润笔与教学费用,才是活路。而这个技艺将带动笔墨纸砚等传统文房非遗产业焕发生机,玩得精细。比如宴请的请帖、菜单……甚至录取通知书、婚书、情书……等一切有纪念意义的事物,手写的份量可比印刷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