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地做“典耀中华”诗文诵读比赛评委,发现很多学生,尤其是初高中生对作品的情感把

采蓝生活 2025-05-09 19:50:13

在某地做“典耀中华”诗文诵读比赛评委,发现很多学生,尤其是初高中生对作品的情感把握不到位、不准确,特别值得注意。 很多学生选读《诗经》中的卫风·氓,却没有抓住妇人对爱情由向往、追求到被“氓”耍弄、抛弃的苦闷与恼怒,从声音到动作、眼神把怨妇形象表达出来。更有不少学生读《木兰辞》高亢激昂,而木兰女扮男装替爷出征时的复杂纠结情感完全没有了。我跟孩子们说,你们想想女扮男装十几年是怎样的滋味? 特别不能让人理解的是不少高中教师和学生,在朗诵作品时也停止在喜、怒、哀、乐的高亢或低沉的第一层次表达,而怨、恼、纠结、缠绵等更细层级的情感表达很少,这与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从某个角度来说,语文课是情感课。学了语文,情感应该更加丰富、细腻和敏锐,而不是木然和简单。(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