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中共土默特旗工委书记贾力更,得知日军在大同设了一个军火库,他化装前往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5-10 11:35:21

1938年,中共土默特旗工委书记贾力更,得知日军在大同设了一个军火库,他化装前往侦查,果然看到一大群乞丐,正从一列军火列车上,将堆积如山的武器搬往一个仓库,贾力更深知这些军火的威力,决定炸掉这个祸害!    贾力更,1907年出生在内蒙古土默特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他从小就聪明伶俐,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华北大地沦陷了一大片,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贾力更眼看着乡亲们被欺压,心里憋了一团火。193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不是那种光说不练的人,很快就凭着胆识和实干成了土默特旗工委的书记,带着大家跟敌人斗智斗勇。 那会儿,共产党在地方上的力量还很薄弱,贾力更带着几个人东躲西藏,一边组织群众,一边搜集情报。他不是书生气的领导,而是实打实的行动派,经常亲自跑前线,摸清敌人的动向。他的性格也接地气,乡亲们都说他是个“能干大事的实在人”。正是这份担当和智慧,让他后来做出了炸毁军火库的惊人决定。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日军占领了大同,把这里当成了军事重镇,囤积物资,准备进一步南下。这时候,大同的军火库成了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里面堆满了枪支弹药、炸药甚至重型武器。这些东西要是用在战场上,对中国军民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当时,中共地下组织得到消息,这个军火库不光威胁着大同周边,还可能支援日军更大的作战计划。 贾力更听到这个消息,眉头就皱了起来。他很清楚,这些军火要是留着,后果不堪设想。别看他平时话不多,但关键时刻脑子转得快。他知道,光靠游击队那点人马,正面打肯定不行,只能智取。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探个究竟,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把这堆祸害彻底毁掉。 贾力更不是愣头青,他知道这次任务九死一生。为了不暴露身份,他化装成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混进了大同。1938年的大同,满街都是日军的眼线,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命。他凭着过人的胆量和机智,一步步靠近了军火库。终于,他看到了震撼的一幕:一大群乞丐被日军驱使着,从一列军火列车上卸下成堆的武器,搬进一个隐秘的仓库。 这些乞丐大多是被抓来的老百姓,瘦得皮包骨头,却不得不干这种苦力活。贾力更心里明白,这些武器的威力有多大——一颗炮弹就能炸平一个村子,一箱子弹药就能让日军横扫一片阵地。他没时间感慨,马上开始观察地形,记下仓库的位置和守卫的情况。他发现,军火库虽然戒备森严,但日军仗着自己占领区的优势,多少有些松懈。这给了他一线希望。 侦查回来后,贾力更立刻召集了几名可靠的同志,把情况一五一十说了。他分析得很透彻:军火库要是炸了,不光能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还能给抗战军民争取喘息的机会。可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炸药从哪儿来?怎么混进去?万一失败怎么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但脸上一点没露怯。 经过几天的筹划,他们弄到了一些土制炸药——那时候条件艰苦,哪有什么高科技,全靠手工凑合。贾力更带着几个人,趁着夜黑风高,摸到了军火库附近。守卫虽然不算多,但巡逻很频繁,他们只能见缝插针。最终,他们成功把炸药埋在了关键位置。点火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捏了把汗。随着一声巨响,军火库变成了火海,爆炸的威力震得地面都在颤。日军猝不及防,损失了一大批武器装备,这场胜利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军火库被炸后,日军气急败坏,在大同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行动。他们到处抓人,搜捕嫌疑分子,气氛一下子紧张到了极点。贾力更和同志们知道,风声紧了,得赶紧撤。可他不是那种自己跑了就不管别人的人,他坚持留下来掩护其他人转移。结果,敌人盯上了他。 1940年,贾力更在一次行动中不幸被捕。日军对他恨之入骨,严刑拷打,想逼他说出地下组织的秘密。可他硬是一声不吭,宁死不屈。最终,他被残忍杀害,年仅33岁。他的牺牲让同志们既悲痛又愤怒,但也更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后来,土默特旗的抗日力量在贾力更精神的鼓舞下,继续跟敌人周旋,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贾力更的事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传奇,而是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他没有先进的武器,也没有多少人手,但他用智慧和胆量干成了大事。他的牺牲,不是白白送命,而是为了让更多人活下去,为了民族有个未来。他这种不怕死、不服输的精神,放到今天也一样让人感动。 那时候的抗战英雄,很多都像贾力更这样,默默干着惊天动地的事,却没留下多少名字。他们用命换来的和平,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日子。想想看,要是没有他们顶在前面,哪儿来的安稳日子?这不光是历史,更是活生生的教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