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文物历史知识【尉迟定州墓石椁(上)】古人在去世后如何保护自己的遗体呢

丝佩说历史 2025-05-10 11:41:06

小猿看文物文物历史知识

【尉迟定州墓石椁(上)】古人在去世后如何保护自己的遗体呢?[思考]

年代:北魏

馆藏:大同市博物馆

尺寸:东西长2.52米,南北宽1.42米,高1.85米

除了我们熟知的木棺,还有一种更“硬核”的葬具——石椁。它就像一座微缩的“石头房子”,包裹着棺木,历经千年仍坚固如初。

棺椁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由“棺”(内层葬具)和“椁”(外层葬具)共同构成。《礼记·檀弓》记载:“棺周于衣,椁周于棺”,明确区分了两者的空间关系。棺用来直接盛殓遗体,具有防腐、安魂的功能;椁套在棺外,用于保护内棺。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墓葬中均出土有形制各异的石椁,但这些石椁多为石板的简单拼砌或局部仿木结构,而仿照现实世界的房屋结构建造的石椁大量出现,始于北魏平城时期。房形石椁是北魏时期贵族墓葬中常见的一种石质葬具。

这件尉迟定州墓石椁为砂岩质,仿木建筑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屋顶为悬山顶,整件石椁由56块石构件拼装组合而成,石板间由榫卯衔接。石椁前廊有四根1.2米高的廊柱,截面呈八角形。柱础上圆下方,柱头上承托仿木柱头铺作,斗拱为一斗三升。石椁内置有石棺床,无门,以封门石封堵。这座仿木构殿堂,俨然一座微缩的鲜卑贵族宅第。

北魏年间现存的木构建筑已荡然无存,这些沉睡千年的石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北魏建筑形制的缩影,向我们再现了那个胡汉交融时代的营造技艺。

文/观察猿小畅

参考文献:

[1]古顺芳,吕晓晶.北魏平城墓葬出土石椁浅探[J].云冈研究,2022,2(02):57-74.

[2]刘俊喜,尹刚,侯晓刚,徐淑珍,刘东红,江伟伟.山西大同阳高北魏尉迟定州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1(12):4-12+51.

[3]马嘉琪.北魏平城房形石堂墓研究[D].东南大学,2023.

[4]张志忠.大同北魏墓葬中的房形椁[J].大众考古. 2022 (06) :19-27.

图片及来源:

图1:尉迟定州墓石椁正面图 来源|自摄于大同市博物馆

图2:尉迟定州墓石椁侧面图 来源|自摄于大同市博物馆

图3:尉迟定州墓石椁柱头细节图 来源|自摄于大同市博物馆

图4:尉迟定州墓石椁发掘俯拍图 来源|刘俊喜,尹刚,侯晓刚,徐淑珍,刘东红,江伟伟.山西大同阳高北魏尉迟定州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1(12):4-12+51.

图5:宋绍祖墓房形石椁 来源|张志忠.大同北魏墓葬中的房形椁[J].大众考古. 2022 (06) :19-27.

图6:智家堡房形石椁线图 来源|张志忠.大同北魏墓葬中的房形椁[J].大众考古. 2022 (06) :19-27.

0 阅读:0
丝佩说历史

丝佩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