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年,朱皇后靖康之变后不幸被俘,行驶途中她本想在野地解手,不料后面跟着个金国将领,不等朱皇后反应过来,便将其拉上马带到了自己营帐中,最终朱皇后不堪其辱选择了自尽……
可宋钦宗抱着皇后冰冷的尸体,却是十分不解:“糊涂啊,好好活着不好吗?”
朱琏尚未出阁时,她端庄淑女的美名便已流传在外,到了待嫁的年纪,更是被宋徽宗亲自指给了自己的儿子——太子赵桓。
这一桩美事令朱琏的家族在外被称赞了好久,大家都夸朱伯材生了个好女儿。
这对少年夫妻的感情很好,朱琏稳重端庄的性格,将太子府打理的特别好,赵桓从内心里十分喜欢这个既会持家又年轻貌美的妻子。
在婚后不久,朱琏便生下了一个小皇子,这也是太子的第一个儿子。
比起初为人父的赵桓,他的父亲宋徽宗显然更加激动一些,毕竟皇帝和皇孙三世同堂的盛景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小皇孙的诞生不仅是皇家的喜事,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都是祥瑞之兆。
于是宋徽宗便直接给了小皇孙封号,一时间朱琏的荣宠甚至都盖过了后宫的各位娘娘,可是变故很快就发生了。
金国的兵马攻打到了北宋的土地上,毫不作为的宋徽宗立马下诏,将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桓,史称宋钦宗。
朱琏也从太子妃被迫荣升为了朱皇后,可是夫妻二人并不高兴。
北上的牛车碾过汴梁城外的野菊花,朱琏的绣鞋上沾满泥浆。她抱着三岁的赵谌,听着车外金兵用马鞭抽打落单宫女的嬉笑,指甲掐进掌心沁出血珠。昨夜下榻驿站时,有个梳着髡发的金将掀开车帘,盯着她说了句"南朝皇后果然白得像羊奶",吓得她整夜攥着发簪不敢合眼。
车队经过黄河渡口那日,朱琏看见岸边跪着十几个蓬头垢面的女子,手腕拴着麻绳串成蜈蚣。领头的金兵拿刀背敲打她们后背:"这都是你们大宋宰相家的千金,现在五十文钱一个!"她突然想起妹妹朱凤英,那个爱在御花园扑蝶的十七岁姑娘,自从郓王府被攻破后就再没见过。
行至真定府,金人搞了个"牵羊礼"。朱琏被迫脱下凤袍换上羊皮时,听见押送官嘀咕:"听说这娘们会写诗?"她确实写过"誓速归黄泉"的句子,可当冰凉的羊皮贴上肌肤,才明白文字在铁蹄面前比宣纸还脆弱。那晚宿营,审食其偷偷塞来半块馊饼,这个曾被她父亲提拔的老臣,如今佝偻着背像条瘸腿老狗。
最绝望的时刻发生在松花江畔。朱琏借口解手钻进芦苇丛,刚蹲下就听见马蹄声逼近。那个满脸横肉的金将把她掳上马鞍,喷着酒气的嘴往她脖颈里拱。她摸到对方腰间的匕首,却在刀刃出鞘时想起赵谌奶声奶气的"娘亲"。就这一晃神,整个人已经被按在腥膻的毛毡上。
回到囚车时,朱琏的裙裾沾着草屑和血迹。赵桓缩在角落装睡,倒是几个宫女默默递来浸湿的帕子。她看着铜盆里晃动的倒影,突然笑出声——原来金人说的"赐浴",是要把人刷洗干净送去侍寝。当夜趁着守卫醉酒,她用衣带把自己挂在车辕,可惜被起夜的郑太后救下。
真正赴死那日下着冻雨。金太宗搞了个册封仪式,赐她"贞节夫人"封号。朱琏接过诏书时,瞥见妹妹凤英穿着胡服站在金将身侧,颈间红痕若隐若现。她借口更衣走到江边,这次没再犹豫。江水灌入喉咙时,恍惚听见二十年前汴京的卖花声,那时她簪着牡丹嫁给太子,以为最难的不过是打理东宫账目。
赵桓后来在洗衣院见到郑太后,老妇人正给金兵缝补战袍。"琏儿傻啊,"他啃着冷硬的炊饼嘟囔,"活着总有机会回南朝。"郑太后猛地扎破手指,鲜血染红布料上的金乌图腾:"回去?回去的朱皇后早死在靖康二年的黄河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