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把海归的名声搞臭了?导致海归变的不值钱了!许多在国内不学无术的官二代和富

青黛灵韵 2025-05-10 16:17:14

到底是谁把海归的名声搞臭了?导致海归变的不值钱了!许多在国内不学无术的官二代和富二代,跑到国外混个文凭,回到国内包装为某领域的专业人士,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有人说,钱学森不也是海归者吗?可人家有真才实学,拒绝美国丰厚工作和报酬,回来是真的想报效国家,鞠躬尽瘁,这两者有可比性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归那可是“香饽饽”,随便拎个留洋背景就能当企业高管。可现在打开招聘软件,不少海归投简历都得“内卷”到拼实习经历,这落差咋来的?说白了,就是被一小撮“镀金蛀虫”给搅和了。 女演员洛莉的女儿根本不会划艇,就靠一张PS照片和50万美元行贿,成了南加州大学的“体育特招生”。这些人回国后,往往拿着名校文凭包装成“行业专家”,可真到工作时连基本技能都不会,活活把海归招牌砸了。 再瞧现在有些海外院校专门盯着中国市场,开些一年制硕士项目,课程内容缩水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某留学生花500万留学10年,回国后月薪才7000元,连上海平均工资都没达到。 这类“水文凭”还催生了产业链,网上随便搜“留学保录取”,就能找到中介宣称“低分上名校”,甚至连语言成绩都能造假。 现在某些海归把国外当“游乐场”,住豪宅、开豪车,天天扎堆华人圈子,连当地语言都没学会。2025年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海归优先岗位中,32.7%集中在教育培训机构,真正技术密集型行业占比不到10%。 部分海归还自带“迷之优越感”,某海归在面试时直接要求“月薪低于2万不考虑”,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让不少企业开始“去海归化”。 海归贬值也不全是个人问题,国内高等教育突飞猛进,985高校的科研实力早就和国际接轨,本土人才竞争力上来了。 再加上留学人数激增,2025年预计达85.6万人,是2018年的1.44倍,物以稀为贵,多了自然就不稀奇了。就像当年大学生包分配,现在满大街都是本科毕业生,道理一样。 那些真正在海外苦学的海归,比如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的,回国后照样拿高薪。2025年新兴产业人才缺口1200万,海归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占比达35%—42%。 海归名声变臭,根子不在“海归”这个身份,而在于某些人把留学当成了投机手段。真正的海归,永远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而那些混文凭的,早晚得被市场淘汰。

0 阅读:168

评论列表

明天

明天

4
2025-05-10 17:29

这些臭二代能跟钱老先生作以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