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年香港回归是毛主席定的,很多人都不知道。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全

佳说历纪 2025-05-10 21:08:46

九七年香港回归是毛主席定的,很多人都不知道。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全国上下忙着收拾残局。解放军一路南下,势头正猛,眼看着就要到香港了。港英政府吓得够呛,英国驻军那点人压根不够看。可就在这关键时刻,毛主席却让部队停了下来,没急着把香港收回来。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早就想好的大棋。当时他在西柏坡跟苏联人聊过,说香港暂时不动,对新中国的贸易和对外联系有好处。这话听着简单,可背后是啥?是新中国刚起步,国际上被封锁,留着香港能当个喘气口。   其实,毛主席这种想法不是一时的。1963年,他接见索马里总理时又提了一嘴,说收回香港不难,但留着它能当个跟世界沟通的窗口。当时新中国被美国带着西方国家孤立,物资进不来,香港就成了个突破口。那几年,橡胶、药品这些关键东西,都是通过香港偷偷运进来的,帮国家渡过了不少难关。毛主席心里清楚,香港这块地儿,不能光想着武力收回来,得算长远账。

再往前看,1949年那会儿,毛主席还算准了英国的心思。新中国提了三点:香港不能反华,不能搞破坏,中方人员得安全。英国一听,赶紧答应了。为啥?因为英国也怕丢了香港这块殖民地,跟美国彻底翻脸对他们没好处。毛主席就抓住了这点,用香港牵着英国,让他们没法跟美国站一条线。结果没多久,1950年,英国就成了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这步棋,走得太妙了。

香港留下来,不光是物资通道,还帮了中国外交一把。50年代,西方封锁严得很,可香港在英手里,却成了中国跟外面联系的桥。毛主席说过,英国想保香港,那就让他们保着,咱们还能用得上。他这想法,不是妥协,是把香港当筹码,给新中国争取了喘息的空间。事实也证明,这招管用得很。

到了1974年,毛主席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可脑子还是清楚得很。那年他见英国前首相希思,聊到香港问题时就摆摆手,说这事不着急,还指了指旁边的邓小平,说他们会搞定。这话啥意思?就是把香港的未来交给了下一代。他心里有数,香港迟早要回来,但得等时机成熟。   时间一晃到了1982年,邓小平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这回可不是留着香港了,而是明确要收回来。邓小平态度硬得很,说主权没得谈,1997年是个坎儿,过了这时间,中国自己能解决。撒切尔夫人想拿条约说事,可邓小平不吃这套。最终,双方签了协议,定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一步,是毛主席当年定调子的延续,也是邓小平顶着压力给落实了。

说到这儿,得提提为啥说是毛主席定的。1949年,他决定不急着动香港,不是没能力,而是看透了国际局势。收回香港不难,可新中国刚站起来,需要时间发育。留着香港,既能当贸易口,又能分化英美关系,还能给将来谈判留余地。这思路,从1949年一直延续到1997年。邓小平后来谈判的底气,也跟毛主席当年的布局分不开。要没这几十年的铺垫,香港回归哪能那么顺?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正式回归。那一刻,五星红旗升起来,全国上下都沸腾了。这不光是结束了英国百年的殖民统治,更是毛主席当年远见的落地。有人说,邓小平是香港回归的主角,这没错,可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才是让这一切成真的起点。可惜,他1976年就走了,邓小平也1997年初去世,两人都没看到那一天。不过,他们留下的这份智慧,够咱们后人琢磨好一阵子了。   再想想,香港回归这事儿,也不光是政治上的胜利。1842年鸦片战争,香港被割出去,那是中国人心里一道抹不掉的伤。1997年回来,算是洗刷了这段屈辱。毛主席定下的调子,不只是战略,也是给民族争了口气。从深圳河边停下来,到紫荆花旗升起来,这几十年,步步都走得扎实。

当然,历史这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毛主席那时候的决定,肯定也不是拍脑袋想的。他得掂量国际形势,得算计新中国的处境,还得盯着英国的反应。这份眼光,不是谁都有的。邓小平后来接手,也得有魄力顶住英国的压力。两位领导人,一个定方向,一个抓落实,才有了香港回归的今天。

0 阅读:2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