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的产量提升很难吗?确实很难,还是因为买家太少了,根本比不过波音和空客。说句扎心的,C919好是很好,可就是市场太小了,除了国内航空公司采购,国外基本上没有多少订单,这样一来,C919的产能就提不上去,毕竟国内的需求量就那么多。 C919产量上不去,表面看是市场太小,其实背后藏着技术、供应链、国际认证这些硬碰硬的坎儿。就像新手开车上高速,油门踩到底也得先把方向盘握稳了才能提速。 先说市场这块儿。国内三大航虽然订了300多架,但架不住波音空客一年卖五六百架的量啊。C919现在就像刚出道的歌手,粉丝基本都是自家人,国际市场上连个打榜的机会都没有。欧洲和美国的适航证还没到手,人家航空公司就算想买也没法飞国际航线。不过这两年越南、巴基斯坦这些“一带一路”国家开始松口,越南都允许进口咱们的飞机了,算是个好苗头,但短期内订单量还是杯水车薪。 技术和供应链才是真正的拦路虎。发动机这颗“心脏”用的还是美国通用电气的LEAP-1C,人家一卡脖子,生产线就得停工。虽说咱们自己的长江-1000A发动机已经在运-20上试飞了,2025年就能装到C919上测试,但离完全替代进口还得两三年。航电系统、起落架这些关键部件也得依赖国外供应商,疫情期间光等零件就把生产周期拉长了一倍。 国际认证更是道绕不过去的坎儿。欧洲人认EASA,美国人认FAA,咱们的C919就算国内飞了几千小时,他们还是要重新验证。比如欧盟要求飞机在极端天气下的安全性数据,咱们得专门派飞机去北欧结冰的跑道上试飞。这种磨洋工的节奏,让C919进国际市场的时间一拖再拖。 跟波音空客比,人家就像成熟的马拉松选手,产能早就进入匀速跑阶段。空客A320一个月能产65架,C919现在一年才30架。不过换个角度想,波音737刚出来的时候,前20年也就生产了1100多架,C919按现在的增速,10年就能赶上这个数。商飞已经在上海建第二条总装线,目标2029年产能提到200架,这就相当于从自行车升级到摩托车,虽然还追不上汽车,但至少有了自己的速度。 最关键的是,咱们的市场潜力还没完全释放。中国未来20年需要7000多架窄体客机,光靠波音空客根本填不满这个坑。等长江发动机量产、国际认证到手,C919的产能自然会跟着需求往上走。就像当年高铁刚起步时,外国人也觉得咱们技术不行,结果现在满世界跑的都是中国高铁。大飞机这事儿,急不得,但也慢不了,毕竟咱们连原子弹都造出来了,还怕造不出能飞遍全球的大飞机?
一位台湾朋友说:我现在真的很绝望,以前大家都在说两岸实力差距太大,台湾根本没有能
【131评论】【19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