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成绩单重磅出炉】
2015年5月,中国政府公布了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
近日,《日本经济新闻》从10个方面对该计划进行总结,承认中国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基本完成计划:
一、造船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承认中国的造船业已经成为“世界领导者”四个领域之一,2024年中国接到的造船订单已经达到全球总量的70%,手持订单量可满足4年产能需求。
二、太空已经取得了飞跃性进展,有望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唯一独立拥有载人空间站的国家;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但是在火箭领域,中国仍处于追赶美国的地位。
三、汽车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挑战美欧日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跃居世界第一。调查公司MarkLines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每2辆纯电动汽车中就有1辆是中国品牌。韩国调查公司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在车载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在2024年占据了世界市场份额的38%。包括比亚迪(BYD)和中创新航科技集团(CALB)在内的中国前三大企业共占据世界市场约60%的份额。
四、半导体中国虽然提出了自给率70%这一高目标,但加拿大调查公司TechInsights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自给率仅为20%左右。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的报告显示,在非最尖端的成熟产品领域,中国占世界产能的24%。成熟产品用于家电和汽车,中国的供应能力已在世界供应链中变得不可或缺。
五、光伏发电据美国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报道,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38吉瓦,是2015年的大约18倍,占到全球近6成。目前的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
六、高速铁路在高速铁路领域,中国也巩固了世界领先地位。2024年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8000公里,是2015年的2.5倍,在全球高速铁路中占比高达7成。
七、新材料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约占全球30%,在部分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碳纤维为例,中国自给率从2015年不足30%提升至2022年超60%,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纯电动汽车(EV)电池的主要材料——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的全球市场份额方面,前五名几乎全是中国企业。
八、医药品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实力同步跃升,2024年新药研发数量较2015年增长7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副教授德鲁・恩迪(Drew Endy) 今年2月在美国国会听证会的报告中称:“中国在生物技术的‘战略要素’(教育、研究、创业者精神、制造)的主要领域至少达到了与美国比肩的水平,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就任前的2024年撰写的报告中,针对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表示:“有迹象表明,未来数年内中国将从快速跟随者转变为技术领导者。”
九、农业机械进展比较缓慢。调查公司deallab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农机制造商营业收入的世界份额中,美国迪尔公司(John Deer)等美日欧企业仍占据前列。
十、机器人机器人的国产化进展也较为缓慢。“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是工业机器人的国产比例超过70%,但中国调查公司MIR DATABANK的数据显示,2024年为52%。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3(470台/万名工人)。
尽管存在不足之处,《日经新闻》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结论是“基本完成”。以上10个项目中,表现优异的有7项,其余3项也有所进步,总分可以打个80分吧。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时,似乎并没有预料到“人工智能”AI 在10年后的今日成为世界高科技行业的“领头羊”。
上述“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的“机器人”应该是指“工业机器人”,不具备“人工智能”。
目前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的招商引资,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AI领域。中国虽然正在努力迎头赶上,但和美国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国际对比凸显优势。在美国制造业空心化背景下,中国完整产业链优势持续强化。以造船业为例,美国海军虽计划扩张,但民用造船能力已跌出全球前十。专家分析指出,这种“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中国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
来源:昆仑策网
tb7231782
西方国家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