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4年,郭太后亲昵的搂着小皇帝曹奂,她交代司马孚这个“叔父”:"以后皇帝就托付给你了"!说完,就一口闷了杯酒,撒手人寰。司马孚跪地叩首,声音低沉而坚定:"老臣定不负曹魏之隆恩。"
公元264年,晚春的微风吹过洛阳宫殿,却无法驱散笼罩其上的阴霾,年仅3岁的魏元帝曹奂,茫然地望着眼前这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 这个男人就是司马孚,他的叔父,这边厢司马昭听说郭太后挂了,乐得差点蹦起来。 没两个月,他就迫不及待地要当晋王,摩拳擦掌准备接手大权,谁知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司马孚拍着胸脯保证绝不辜负曹魏的恩情。 他回想郭太后一饮而尽手中毒酒的场景,倒在地上的女人让他揪心,这一幕深深刻在了司马孚的脑海里。 可后来的司马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内心矛盾重重,二十多年前,他参与了"高平陵之变",之后又目睹了郭太后的牺牲。 这一幕让他下定决心保护年幼的皇帝,然而,事态急转直下。 司马昭请封晋王,篡位之心不要太明显!司马孚意识到,这不仅关乎曹魏江山,更威胁到整个司马家族的未来。 作为"曹魏忠臣",他开始暗中行动,联络朝中大臣,试图阻止司马昭的野心,这场权力游戏里,司马孚走在刀尖上,既要维护曹魏,又要顾及家族利益。 他的行动引起了司马昭的不满,局势愈发紧,一天,司马昭找到司马孚,语气中带着责备:"叔父,您为何要阻挠我?难道您不希望我们司马家族获得更大的权力吗?" 司马孚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昭儿,你可知道我们家族为何能在乱世中屹立不倒?" 不等司马昭回答,他继续说道:"正是因为我们懂得'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如今,你若贸然篡位,不仅会身败名裂,更会将整个家族拖入自相残杀的深渊。" 司马昭听罢,若有所思,他开始明白,叔父的所作所为,或许真的是在为家族谋划长远。 时光飞逝,转眼间司马孚已经九十三岁高龄,回首往事,他不禁感慨万千,他想起了那个年幼的曹奂,想起了郭太后临终前的嘱托,更想起了自己这一生的种种抉择。 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大魏忠臣,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不过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角色。 或许有人会称颂他的忠诚,也有人会指责他的虚伪,但在这个乱世之中,他所能做的,就是在权力的漩涡中寻找平衡,为家族谋求最大的利益。 夜幕降临,司马孚站在宫殿的高处,俯瞰着这座他守护了大半生的城池,他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司马家族的命运之舵,终将由后人掌控。 而他,已经尽力为这艘大船指明了方向,在历史的长河中,司马孚这个名字或许会被人遗忘,但一个大家族在乱世中生存的智慧,缩影了司马孚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