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9岁的庞炳勋与日军陷入苦战,眼看就要全军覆灭,突然军需兵突然闯入指挥部,挥动着手中的电报兴奋地大喊道: 援兵来了!庞炳勋一看:彻底完了,这次真的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庞炳勋这辈子,活得跟戏一样,起起伏伏,既有高光,也有让人骂娘的时候。他1879年出生在河北新河县南阳庄村,小时候念过书,挺聪明,后来投了军,从清末到民国,军旅生涯跌宕起伏。抗战爆发后,他带着第四十军跟日军硬碰硬,尤其1938年在临沂那场仗,打得惊心动魄。可到了晚年,他投了日军,当了伪军头子,晚节不保。这篇文章就聊聊他这复杂的一生,尤其是1938年那场差点要命的仗,还有他跟张自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庞炳勋早年不是啥大人物,清末在东北测绘学堂学军事测量,后来去日本深造,回国后在清军混了个小军官。辛亥革命前,他加入同盟会,革命后却被清廷怀疑,回了老家做点小买卖。1920年,家乡闹灾,他41岁又从军,投了孙岳的十五混成旅。因为脑子活、手脚勤,慢慢爬到参谋长。1922年直奉大战,他腿被炮弹炸伤,瘸了,走路得拄拐,外号“瘸腿将军”。1924年,他跟着孙岳搞北京政变,推翻曹锟,部队编进国民军,混了个天津镇守使,还升了少将。 北伐时,他在河南信阳驻防,想跟西北军老熟人樊锺秀一起干直系部队,结果没配合好,部队伤亡惨重,只好投靠直系靳云鹗。后来通过关系,他又暗中靠向国民政府,部队改成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五军。1930年中原大战,他跟冯玉祥打蒋介石,形势不好就倒戈,把冯玉祥的部将张自忠围了,差点要了张的命,两人从此结下梁子。蒋介石看他识趣,1931年给了他第四十军军长的位子,可这军也就一个师,装备烂,兵员少,典型的杂牌军。 1937年抗战打响,庞炳勋带着第四十军上了前线。先在河北沧县挡日军第十师团,拼了七天七夜,部队死伤过半,一个团从两千人剩三百人,基本废了。年底部队调到山东,归第五战区李宗仁管。李宗仁看他资历老,提他当第三军团军团长,手下管着一万三千多人,准备迎战日军。 1938年3月,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发动徐州会战。第五师团从青岛登陆,直扑临沂,想跟南线的第十师团会合,围歼台儿庄。庞炳勋带着第四十军守临沂,面对日军一万精锐,装备差得不是一点半点。3月初,日军逼近汤头,他跟海军陆战队沈鸿烈部一起迎敌,打了一天,伤亡惨重,汤头丢了,只能退守临沂城。3月13日,仗打到最惨烈的时候,第四十军死了一半,弹药也快没了,他下令死守,跟城共存亡。 就在这时候,军需兵送来电报,说援兵到了。电报上写的是张自忠的第五十九军已经靠近临沂。庞炳勋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想起1930年围张自忠那档子事,觉得自己这回真完了。张自忠跟他有仇,这援兵来是救命还是要命,他心里没底。可没多久,张自忠带兵赶到,俩人见面,张放下旧怨,说国难当前得一起干日军。庞炳勋松了口气,俩人赶紧商量对策,张自忠带兵从侧面偷袭,他正面牵制。3月14日凌晨,张自忠渡沂水突袭日军,庞炳勋残部正面反攻,两天血战,日军丢了三千多人,退了三十多公里,临沂暂时保住了。 临沂保卫战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3月9日到17日,庞炳勋跟张自忠联手,挡住日军第五师团,收复了沙河一带,干掉日军三千多,自己这边也伤亡六千多,军官死了一半。第二阶段从3月底到4月21日,日军加兵四千再攻,庞炳勋扛不住,连发急电求援。张自忠3月底带兵赶回,反攻把日军打得狼狈撤退。4月19日,日军最后一波进攻拿下临沂,可台儿庄那边日军已经输了,他们的战略计划也泡汤了。这仗国军死了上万人,日军伤亡三千多,临沂战役拖住了日军,为台儿庄大捷争取了时间。 1939年,庞炳勋因临沂战功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升了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中将加上将衔。可到了1943年,他在山西陵川被日军俘虏,带着七万人投降,当了汪伪军的第五方面军总司令,还管着开封绥靖主任。这事儿让他从抗战功臣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汉奸。抗战胜利后,他没被重罚,又回蒋介石手下干了几年,1949年跟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跟孙连仲开餐馆,1963年在台北病死,84岁。 张自忠呢,临沂战役后名声大涨,1939年升上将,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战死,49岁,成了二战中盟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国民政府追授他二级上将军衔,蒋介石亲自祭奠。他的死,让人惋惜,也让人敬佩。 庞炳勋这人不好评。临沂战役他打得硬气,跟张自忠合作也算亮点,可投降日军这事洗不白,有人说他抗战有功,有人骂他汉奸。张自忠就简单多了,临沂战役证明他不是软蛋,枣宜会战拿命换来的名声,谁都挑不出毛病。俩人一个复杂,一个纯粹,挺有意思。
她是被蒋介石牵挂了一生的女人,1964年,周总理把她秘密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
【3评论】【22点赞】
大那个大
人无完人,功是功过是过,该杀还是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