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千疮百孔的国宝《五牛图》被送到故宫修复,哪知孙承枝展开画卷后,直接将一盆热水泼了上去,众人顿时傻眼了。 寒风在窗外呼呼作响,63岁的孙承枝站在工作台前,手里捧着个冒着热气的铜盆,盆沿还挂着水珠。 他面前摆放的正是刚从香港抢救回来的唐代国宝《五牛图》,千年古画上布满霉斑虫洞,远看像块发霉的旧抹布。 要知道这画可不简单,是唐朝宰相韩滉亲手画的,安史之乱后天下大乱,他白天在衙门处理军务,晚上就着烛光画牛。 五头牛画得活灵活现:有头老牛低着头啃草,牛角上的纹路都看得清楚,有头花牛翘着尾巴蹭树桩,憨态可掬,最右边那头黑牛瞪着眼睛,鼻孔张得老大,活像要顶人。 当时在宋朝就被皇帝收进宫里,盖着宋徽宗的"宣和"大印,元朝时候大画家赵孟頫得了这画,激动得在画后头写了三页纸的题跋。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那年,宫里太监偷偷把画卖给洋人,50年代香港商人吴蘅孙花大价钱从外国人手里买回来,结果生意赔本又要拍卖。 周总理亲自拍板,派新华社驻香港的干部扮成古董商,用六万港币抢在国民党特务前头把画买下。 等画送到故宫,专家们打开一看都倒吸凉气,虫蛀的窟窿眼儿少说五百多个,霉斑把画上的题跋都盖住了。 孙承枝是故宫修复厂的头把交椅,祖上三代都是装裱匠,十三岁跟着苏州师傅学手艺,练就了手指头摸纸知厚薄的本事。 接到任务那天,他在库房翻出块明朝的旧宣纸,对着窗户光比划半天,嘴里念叨:"这纸帘纹细密,跟唐纸差不离。" 维修那天,屋外挤满了看热闹的年轻学徒,只见孙师傅把画平铺在案子上,抄起铜盆就往画上泼热水,有个新来的女实习生"啊"地叫出声,被老师傅瞪了一眼。 其实这是老法子,热水能泡软陈年污垢,孙师傅拿着猪鬃刷子轻轻刷洗,黄褐色的脏水顺着案子往下流,渐渐露出底下朱红色的"绍兴"御印,那是南宋高宗皇帝的收藏章。 但最令人担忧的还是揭命纸,古画装裱分四层,最里面贴着画心的叫命纸,撕的时候稍不留神就能带下半层画。 他拿着镊子尖,像做外科手术似的,一毫米一毫米地揭,有处虫蛀严重的部位,命纸和画心粘得像糨糊,就用手指头轻轻揉,把纸纤维搓成头发丝细的小卷,光揭这层纸就用了五天,案子上堆起小山似的纸屑。 除此之外,补洞更是精细活,他把备好的明纸裁成锯齿状,对着破洞形状比划。 有个指甲盖大的洞在牛眼睛位置,他愣是找了块带帘纹的纸片,补完再用毛笔尖蘸墨,顺着原画的笔势描出瞳仁,年轻人们凑近了看,愣是找不着补丁在哪。 八个多月后验收那天,故宫的老专家们戴着白手套传看修复好的画,五头牛毛色鲜亮,题跋印章清晰可辨,要不是事先知道,根本看不出修过。 有个从上海来的专家拿着放大镜看了半晌,叹道:"老孙这手艺,比韩滉画牛还难得!" 2019年"故宫过大年"展览时,单日参观人数破过八万,有回闭馆后保安巡查,听见展柜前有响动,过去一看,是个白发老头趴在玻璃上抹眼泪,正是退休多年的孙承枝。 信息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五牛图》档案、国家文物局《全国馆藏文物腐蚀调查报》、《故宫经典:文物修复与保》
1977年,千疮百孔的国宝《五牛图》被送到故宫修复,哪知孙承枝展开画卷后,直接将
粉樱萌娃
2025-05-14 10:11:10
1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