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一名12岁留守女孩就读于一所免费学校,校长像父亲一样关心她,没想

微微的开心 2025-05-14 12:02:47

2012年,河南一名12岁留守女孩就读于一所免费学校,校长像父亲一样关心她,没想到几年后,她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校长车里的一个秘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学。   12岁的吴丽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留下她和爷爷奶奶守着两间漏雨的土坯房。村里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那会儿,吴丽只能蹲在灶台前烧火。   很快转机就来了,村里老支书给吴家捎来消息,说镇上有个姓马的校长开了所免费学校,专门收留穷孩子。   那天夜里,爷爷把家里最后半袋红薯扛到镇上,祖孙俩摸黑走了二十里山路。天蒙蒙亮时,他们在挂着“昌福学校”木牌的院子前,见到了正在扫地的马校长。   马校长这人长得五大三粗,说话倒挺和气,他接过爷爷手里的红薯,转头就塞给吴丽两个热乎馒头。   学校其实就是个旧仓库改的,三十几个孩子挤在三间教室里。但在这儿,吴丽头回有了自己的课桌,用上了印着牡丹花的作业本。   马校长白天教他们念书,晚上就睡在教室后头的隔间,半夜还能听见他批改作业的咳嗽声。   马校长待孩子们真是掏心窝子,冬天给吴丽买棉鞋,夏天往她书包里塞风油精。有个下雨天,吴丽看见校长蹲在屋檐下补胶鞋,后脖梗子上的汗把蓝布衫浸得发黑。 这汉子当过少林寺的武僧,在香港闯荡过江湖,这会儿却像老母鸡似的护着一窝小鸡仔。   十五岁那年,吴丽帮校长擦车,在破面包车的后备箱里翻出件沾满水泥灰的工装,安全帽上还贴着建筑公司的标签。姑娘当时就蹲在车轱辘边上抹眼泪——敢情校长天天起早贪黑,是跑到工地扛水泥袋子挣钱养学校。   打那天起,吴丽心里就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她寻思着自己不能当累赘,趁着放暑假,偷偷跟着同乡跑到城里端盘子。   谁成想马校长愣是追到餐馆,看见她系着油乎乎的围裙在擦桌子,这铁打的汉子眼圈都红了。后来吴丽才知道,校长为了找她,把方圆五十里的劳务市场翻了个底朝天。   再回学校时,吴丽像变了个人,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单词,晚上借着路灯温书。马校长怕她累着,隔三差五往她抽屉里塞煮鸡蛋。   要说这学校也真争气,二十多年里送出百十个大学生,有当老师的,有干工程师的,还有个娃子考进了北京的研究所。   这些孩子逢年过节就往学校寄东西,有回马校长拆包裹,里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本教师资格证复印件。   要说马校长办学的门道,那真是把苦字嚼碎了咽肚子里,早年间他靠给人当武术教练挣钱,后来年纪大了,就去工地搬砖、帮物流公司押车。   最紧巴的时候,学校半个月的伙食费就靠他卖了两车西瓜。不过再难也没短过孩子们的书本,仓库改建的图书室里,连九十年代的《十万个为什么》都用牛皮纸包着书皮。   吴丽师范毕业那年,县里要给马校长颁“感动中原”奖,老头死活不肯去领奖,说要把路费省下来买黑板擦。最后还是吴丽替他去省城,捧着奖杯回来那天,全校孩子用野花扎了个脸盆大的花环。   如今吴丽在县中学当语文老师,每周末都骑着电动车回昌福学校帮忙。她说自己这辈子就认准一件事——把马校长点亮的灯,一盏接一盏传下去。  

0 阅读:110
微微的开心

微微的开心

每日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