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在中国帮助下恢复关系,印度为何难以接受?

鉴国际者 2025-05-14 16:11:57

2025年4月17日,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在达卡举行了15年来首次外交部长级会谈,标志着两国关系解冻的重要一步。在中国推动下,这一历史性接触引发了南亚地缘政治的波澜,尤其是印度对此表现出的强烈不安。究竟是什么让印度如此“坐立不安”? 1971年的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是两国关系的“痛点”。当时,东巴基斯坦在印度支持下脱离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战争导致约300万人死亡,暴行指控至今未解。孟加拉国要求巴基斯坦为战争暴行道歉并赔偿45.2亿美元,巴基斯坦则承认“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未明确承诺。 过去半个世纪,两国关系冷淡,尤其在孟加拉国前总理谢赫·哈西娜执政期间(2009-2024),她强调战争罪审判并与印度结盟,使关系雪上加霜。2024年8月哈西娜因国内动荡逃往印度,临时政府领导人穆罕默德·尤努斯采取“对所有人友好”的外交政策,为和解打开了大门。

中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作为孟加拉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的伙伴,中国鼓励三方合作,推动区域稳定。2024年8月以来,两国贸易激增27%,目标一年内达到30亿美元。孟加拉国放宽签证限制、开通直航并取消对巴基斯坦商品的严格检查,巴基斯坦则批准低成本航空运营并免除孟加拉国旅客签证费。 军事合作也显著升温。2025年1月,孟加拉国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讨论联合演习和武器贸易,孟加拉国订购了大量弹药并有意购买中巴联合研发的JF-17战机。两国海军还在“阿曼2025”演习中首次合作,标志着战略关系的深化。 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的走近让印度感到威胁。印度不仅是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的关键支持者,也是哈西娜的亲密盟友。两国关系升温可能削弱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尤其是对连接印度东北部的西里古里走廊的控制。印度担心巴基斯坦情报机构(ISI)可能通过孟加拉国向东北部叛乱团体输送武器,加剧安全威胁。

此外,孟加拉国国内反印度情绪高涨,2024年的“印度出局”运动和对哈西娜引渡的要求进一步恶化了双边关系。印度虽向孟加拉国提供了78.62亿美元的信贷,但近期终止了货物转运设施,显示出不满情绪。

尽管取得进展,孟加拉国对战争赔偿和道歉的要求仍未得到满足,国内部分民众反对“无问责和解”。同时,孟加拉国对印度的经济依赖和共同反恐目标可能限制其向巴基斯坦的靠拢。有关巴基斯坦情报机构支持政变的传闻也为军事合作蒙上阴影。 对中国而言,这一和解可能增强其在南亚的影响力,形成令印度警惕的“中-巴-孟”三角关系。然而,1971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印度的安全关切可能限制这一联盟的深度。

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的关系重启,体现了历史和解与地缘政治现实的复杂交织。在中国助力下,两国通过外交、经济和军事合作迈向新阶段,但印度的谨慎反应和未解的历史恩怨为未来蒙上不确定性。南亚的这一动态变化,不仅考验双方和解的诚意,也将重塑区域权力格局。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