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刚下春晚宋丹丹就抱着高烧40度的儿子去医院,可医生看到她就笑,还问:“你的缺牙是怎么弄的?真搞笑!”
从那以后,宋丹丹说:“我最讨厌人家看到我就笑,厌恶被称为笑星。”
1961年,宋丹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北京市市文联的领导,母亲是教师,她是家里的老幺。
没有继承父母的学习基因,宋丹丹对学习不敢兴趣,反而对文艺比较感兴趣,因此高考时,她两度落榜。
1981年,高考再次失利的宋丹丹被同学告知:“听说人民艺术剧院在招生,你要不要去试试?”
就这样,宋丹丹兴奋的跑了过去,结果监考老师让朗诵,毫无准备的她直接把招生简章念了一遍。老师让跳舞,她不会就直接跳了一段广播体操。
宋丹丹的这些无心之举,让老师对她印象深刻,认为她是可塑之才,就把她招了进去。
虽然进了人艺,可宋丹丹在排演时,只能演宫女乙,但这并未打击到宋丹丹,她依旧做着她的文艺少女,思考着如何做一个深刻的艺术家。
两年后,宋丹丹毕业后留在了人艺,第一次出演话剧《红白喜事》中的小配角“灵芝”,就获得了文化部观摩演出一等奖。
不得不说,宋丹丹真是祖师爷赏饭吃的演员。1985年,24岁的她又凭借《寻找回来的世界》获得了飞天奖最佳女配。
一年后的电影《月牙儿》又让她被业界认可,这让宋丹丹更加笃定将来自己一定会是一个严肃的表演艺术家。
结果,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让她与春晚结缘,彻底与当初的梦想背道而驰。
1989年,春晚节目安排失误,需要增加一个小品《懒汉相亲》来增加时长,有人推荐了宋丹丹。
起初,宋丹丹是拒绝的,她说:“我的人生目标是手里端茶倒水,兜里揣着牙签走进排练厅的艺术家,怎么能去演这么哗众取宠的角色?”
春晚总导演说:“那可是春晚的舞台啊!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上!”
宋丹丹再一想:也对啊!便同意了。
于是“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一夜爆火,从此宋丹丹就被冠上了“谐星”的称呼。
1993年,宋丹丹录制完春晚节目回到家,却发现儿子巴图高烧40度,她赶紧带着儿子来到了医院,结果她心急如焚,值班医生认出她,却对发烧的孩子熟视无睹,还问她:
“你的缺牙是怎么扮出来的!太搞笑了!”
“不是,医生,咱不能不能先看看孩子?”医生这才反应过来。这件事让宋丹丹备受打击,打那之后,她连续4年拒绝了春晚。
“我很厌恶人家见我就笑,厌恶被人称为女笑星,这离我心目中艺术家的目标越走越远。”
为了扭转形象,宋丹丹重回话剧的舞台,并凭借《回归》获得话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还出演了老公英达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
然而,无论宋丹丹在怎么转型都没用,观众依旧只对她的喜剧买单。4年后,宋丹丹再次回归春晚的舞台,与黄宏搭档出演了小品《回家》。
1999年,宋丹丹首次搭档赵本山,出演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成了“白云大妈”。在此之后,宋丹丹几乎接不到正剧角色,“白云大妈”的形象根深蒂固。
2004年,宋丹丹在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中饰演了飞刀门“大姐大”,结果她的角色一出场,尽管很严肃,可观众看到她的脸还是忍不住笑。
一年后,她在话剧《茶馆》中,扮演的悲剧角色“康顺子”一出场,再次重蹈覆辙,观众哄堂大笑,宋丹丹恼的不行。
“我不知道,我有什么好笑的?”
2008年,宋丹丹与赵本山再次搭档演了小品《火炬手》,下了后台赵本山就失声痛哭。宋丹丹上前安慰到:“你别哭了行吗?你在哭我哭了啊!”
后来,赵本山说:“我根本不知道我哭,当时那个作品,累人啊!要不是我和宋丹丹演,那就砸了!太累心了!”
与此同时,这年也是宋丹丹最后一次扮演“白云大妈”,她也受不了这份压力。甚至说:“除非他们拘L我,给我判X,不然我真的不想上春晚了!”
从此之后,宋丹丹就真的再也没上过春晚。40多岁的她开始在电视剧中饰演“妈妈”,虽然这些剧不温不火,加起来的影响力还不如一届春晚,但她却总算是回归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