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唐怡莹趁着丈夫溥杰不在家,和张学良在床上激烈正酣。多年后,张学良向溥杰坦白了自己和他妻子的恋情。溥杰却说:“我不在乎,她不找你,也会去找别人。”
1904年,唐怡莹生于满洲镶红旗他他拉氏家族,父亲志锜是珍妃和瑾妃的哥哥,家世显赫。她小时候常被姑姑瑾妃带进紫禁城,接受宫廷教育,学诗词、书法、绘画,气质出众。清朝灭亡后,她在宫中长大,与溥仪关系亲近,甚至有人猜她可能成为皇后。但瑾妃否决了这门亲事,觉得她性格太活泼,不适合深宫生活。
1924年,20岁的她嫁给了17岁的溥杰。这桩婚事是家族安排,感情基础薄弱。溥杰喜欢读书钻研,唐怡莹却爱社交和自由,两人性格不合,婚后争执不断,很快分居,婚姻名存实亡。这为她后来的选择埋下了种子。
1901年,张学良生于辽宁,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他从小聪明过人,20多岁就接手东北军,成为叱咤风云的少帅。1926年,他25岁,正值事业上升期,英俊的外表和风趣的谈吐让他在社交圈如鱼得水。他虽有正妻于凤至,但私生活并不拘谨,绯闻从不间断。东北局势动荡,他在北京频繁活动,与各路人物结交,也为他和唐怡莹的相遇创造了机会。
1907年溥杰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清朝醇亲王载沣的次子。他性格温和,低调内敛,喜欢文学和书法,与哥哥溥仪感情深厚。1924年,他被迫与唐怡莹结婚,当时他才17岁,还没准备好承担婚姻责任。婚后,他对唐怡莹的社交生活感到不适,但无力改变,只能选择冷淡对待。1928年起,他在日本留学,与唐怡莹的关系更加疏远。
1926年春,北京社交圈热闹非凡,唐怡莹和溥杰受邀参加北京饭店的一场宴会。那晚,张学良也在场,身着军装,气场十足。唐怡莹穿着旗袍,优雅中透着几分大胆,她的目光很快锁定这位年轻少帅。两人席间聊得投机,从时局谈到风花雪月,彼此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宴会后,唐怡莹提议请张学良到醇亲王府做客,溥杰没多想就同意了。第二天,张学良如约而至。唐怡莹精心打扮,亲自准备饭菜,桌上摆着绍兴黄酒。她热情款待,与张学良聊得火热,从文学到政治,无话不谈。饭后,她拿出一本剪贴簿,里面全是她收集的张学良新闻剪报,详细记录了他的战绩和生活点滴。张学良看完既惊讶又感动,没想到这个女子如此用心。
这次会面点燃了他们的感情。之后,他们开始秘密往来,常在城郊私人会所或僻静茶肆见面。唐怡莹用她的才情吸引张学良,讲宫廷秘闻,分享自己的诗作,让他耳目一新。溥杰对此毫不知情,直到1928年张作霖遇刺身亡,张学良回东北忙于军务,两人的联系才渐渐淡了。
多年后,张学良与溥杰重逢,出于坦诚,他提起这段往事。溥杰听后没什么波澜,只是淡淡说:“我不在乎,她不找你,也会去找别人。”这话透着无奈,也暴露了他对唐怡莹的不满和婚姻的绝望。
张学良离开后,唐怡莹没停下追逐激情。1929年,她看上了卢筱嘉,浙江军阀卢永祥的儿子。这位公子哥以奢靡闻名,两人很快在北京六国饭店同居,过着挥霍无度的日子。当时溥杰在日本留学,王府无人看管,唐怡莹和卢筱嘉趁机偷走大量古董和财物,变卖后继续挥霍。
这事后来被载沣发现,他公开指责唐怡莹,舆论哗然。她被骂作“败家女”,名声一落千丈。卢筱嘉不久后厌倦了她,卷走钱财另觅新欢。唐怡莹陷入低谷,但她没放弃,靠自幼擅长的绘画谋生。她钻研工笔画,1947年在北京办画展,作品受到好评,成功转型为艺术家。1949年,她移居香港,在大学教书,继续创作,直到1993年去世,享年89岁。
张学良接管东北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因不抵抗政策饱受争议。1936年,他发动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战,却被软禁数十年。晚年移居美国,1990年代回顾往事时,他提到唐怡莹,语气中带点感慨,但没多说。他2001年在夏威夷去世,享年100岁,一生跌宕起伏。
溥杰1930年代回国后,与日本人合作,娶了日本妻子嵯峨浩,与唐怡莹彻底分开。1945年后,他被捕入狱,1950年代获释,在北京过起普通人生活。他晚年写书法、回忆录,1994年去世,享年87岁。对唐怡莹,他始终不愿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