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下令处决朱君友,可朱君友被带出牢房后却发现,负责押他上刑场的2名特务竟频繁朝他摇头,示意他不要说话。 成都城笼罩在一片恐慌中,国民党统治摇摇欲坠,解放军已攻占重庆,即将兵临成都。 特务机关的灯彻夜不熄,文件焚烧的烟雾弥漫整个城区。 将军衙门的特委会监狱里,关押着三十六名我党人士,他们被铁链锁住,脸上带着酷刑的痕迹。 朱君友是其中之一,这个出身"朱半城"大地主家庭的青年,因携带进步书籍在十一月被捕。 审讯室里,特务用电棍、竹签和老虎凳逼问他的地下关系。 朱君友咬紧牙关,没有透露一个名字,他的沉默激怒了刑讯者,皮鞭抽在背上,鲜血浸透衣衫。 监狱外,西南局势风云变幻。 12月3日,中统局长毛人凤与徐远举仓皇抵达成都。 他们在特务头子徐中齐的住所,召开秘密会议,确定了一份名单,决定在撤退前,处决关在这里的所有人。 这份死亡名单上有36个名字,杨伯恺,于渊,曾参与万县抗英行动的爱国者;毛英才,华西大学进步学生;王干青,地下党员;还有朱君友。 朱君友的父亲朱茂才得到消息后,脸色瞬间苍白,他急忙调动家族所有关系,最终联系上了特务头子徐中齐,两人在一家隐蔽的茶楼见面。 "你岳父杨维当年提拔你,如今你要杀他的外孙女婿?"朱茂才压低声音,眼中含着泪水。 徐中齐神色复杂,没有直接回应,朱茂才会意,从怀中掏出金条,推到桌子中央,金条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冷光。 "只能救一个。"徐中齐最终说道,随后起身离去。 12月6日晚,狱中忽然骚动,牢门被打开,两名特务走了进来。 "朱君友,出来!"一个声音喝道。 朱君友被拖出牢房,看到牢友们关切的目光,他以为自己要被提前处决,绝望地闭上眼睛。 走出监狱后,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押送他的两名特务一左一右,悄悄释放暗号。 左边的特务杨夷甫,用脚尖轻踢他的脚踝,右边的徐季达则微微摇头。 朱君友认出了杨夷甫——那是他的舅子,被家族逼迫,加入国民党的官员。 他们没有直接去刑场,而是七拐八弯到达城郊一处农舍,杨夷甫终于开口:"你被救出来了,明天天亮前必须离开成都。" "其他人呢?"朱君友急切地问。 "只能救你一个。"徐季达冷冷地说,"这已经是极限了。" 朱君友心如刀绞,就在他被救出的第二天晚上,12月7日,三十五名同志被押往十二桥附近的防空壕。 黑夜中传来枪声和惨叫,特务用刺刀和手枪处决了所有人,尸体被草草掩埋。 据后来幸存特务交代,民盟中央委员杨伯恺,在死前高唱《国际歌》,地下党员王干青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子弹穿透了他的咽喉,声音戛然而止。 朱君友蜷缩在逃亡的马车底下,耳边仿佛回响着狱友们的声音。 他们曾在黑暗中分享食物,在酷刑后互相搀扶,临别时,毛英才将自己仅有的一件毛衣脱下给了他:"你一定要活下去,告诉外面的人,我们没有屈服。" 十二桥惨案的真相,直到成都解放后才被揭露。 1950年1月,解放军根据线索,挖掘出三十五具尸体。 贺龙帅亲自到场指挥,命令将烈士遗体,安葬在青羊宫烈士陵园,公祭仪式上,数万成都市民前来悼念。 而朱君友,这个十二桥惨案的唯一幸存者,在兄长的帮助下逃离成都,躲藏在乡下直至解放。 当他回到成都,站在烈士陵园前,看着三十五个名字,泪水模糊了视线。 朱君友后来回忆说,自己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长眠在这片土地下。 每个深夜,那些在牢房中交换的目光,那些在黑暗中互相鼓励的话语,都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痛。 十二桥惨案与重庆"11·27大屠杀"一起,成为国共内战末期国民党疯狂的血证。这 特务头子徐中齐在撤退前夕,将名单和处决命令锁入保险箱,试图销毁证据。 他或许没想到,历史不会因为纸张的焚毁而被抹去。 幸存者的记忆,埋藏的尸骨,都是无声的控诉。 在成都城南,十二桥附近如今已是繁华街区,鲜有人知道这里曾是屠杀现场。 只有纪念碑静静矗立,铭记着那段历史。 朱君友直到晚年,每年都会来此献花,为那些没能活下来的战友。 "我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朱君友在一次采访中说,"更是为了记住他们,记住那段历史。"
1949年,毛人凤下令处决朱君友,可朱君友被带出牢房后却发现,负责押他上刑场的2
笑对的风雨
2025-05-15 10:49:39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