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年乒超分四个阶段进行,感觉也是王励勤上任后的改革。WTT再怎么如火如荼,那锦也是添在外资身上,于国内联赛和本土球员培养,又有多大助益呢?
1. 本来中国的人才就可以撑得起来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内胖球市场,实在没必要为wtt做嫁衣。如此充足选手供应下,如果未来大赛选拔解除和积分的绑定,不排除乒超成为和wtt分庭抗礼的另一种商业化路径。比如把乒超想象成NBA啊,篮球员不是以去NBA打球为荣吗?这里为什么不能同样如此呢?
2. 乒超联赛可以给地方小将赛场机会,并且还有不错的奖金可拿,乒超明明可以证明商业化有更健康、体面的路可以走,同时也成为人才梯队建设的一种补充力量,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