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薄一波第一次到中央参加活动,毛主席得知他的姓名后,自言自语的说到:“如履薄冰,如履薄冰! 1943年8月,薄一波从山西来到延安,参加中央会议。这是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近二十年后,第一次正式到中央参加活动。薄一波1908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家庭,家里靠父亲手工造纸勉强糊口。小时候,他常帮父亲干活,对纸张和书本产生了浓厚兴趣。父亲曾叮嘱他:“纸是装书的,你得好好读书,将来干大事。”这话虽朴实,却成了他一生的动力。1922年,他考进太原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开始接触五四运动的新思想,读起了马克思主义书籍,思想慢慢觉醒。1925年,他参加学生运动,支持太原市民反对房税,还组织同学声援五卅爱国运动,展现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同年秋天,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很快转为共产主义正式党员,还当上了学校党支部书记,负责宣传和组织工作。 1926年,薄一波被派到中共太原地方执委会北部地区委员会当副书记,领导对山西国民党新右派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又被调到中共山西临时省委当委员,去晋北农村重建党组织。1929到1931年,他在北平、天津、唐山等地搞兵运工作,先后当过中共天津市委兵委书记和北方局军委秘书长,组织士兵暴动。这段时间,他四次被捕,两次入狱。1931年6月,因为省委军委负责人叛变,他在北平被抓,被判了八年徒刑,关进草岚子监狱。在狱里,他没闲着,当了中共支部书记,组织囚犯学马列主义,硬是把革命信念撑了下来。1935年,他和另外12名共产主义者因为拒绝“反省”,被内定死刑,但南京政府的批复拖着没下来,负责行刑的宪兵团又南撤,他才逃过一劫。1936年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担心日军占领华北导致囚犯牺牲,安排他们履行出狱手续,薄一波和54名同志终于重获自由。 出狱后,他立马投身革命。1937年抗战爆发,他当上中共山西工委书记,负责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阎锡山的复杂态度,他灵活应对,利用阎锡山对抗日的需求,推动山西抗日力量壮大,还参与创建了牺盟会和新军,让这些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抗战出力。1943年,他被调到延安参加中央会议,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主席听到“薄一波”这个名字后,自言自语说了句“如履薄冰,如履薄冰!”这话让薄一波印象深刻。其实,主席不光是对名字的巧合感到有趣,更是对他一路走来的谨慎和韧性有了认可。 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薄一波凭着多年的贡献和坚定信念,被提名为中央委员。虽然有人对他坐过牢的经历有点意见,但毛主席力挺他,认为他完全够格当正式委员。有了主席的支持,他顺利当选,这也为他后来在新中国建设中挑大梁打下了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薄一波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长。那时候国家刚起步,经济一团糟,他带头搞统一财经政策,稳住物价,控制通货膨胀,为新中国经济站稳脚跟立了大功。1950年3月,政务院发了《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定了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公款现金的“三控制”政策,薄一波亲自抓落实,确保政策落地。他还推动货币统一,发行新人民币,取代旧法币和各种地方货币,把通货膨胀压了下去,为经济稳定和发展铺了路。 后来,他又当了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负责工业发展和经济规划。他多次主持制定五年计划,推动钢铁、电力这些重工业的发展,为中国工业化出力不少。作为国务院副总理,他参与高层决策,推进经济现代化,为中国经济起飞打下了基础。晚年,他当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支持改革开放,给经济转型提了不少建议。他常跟子女说:“要做大事,别光想着做大官。”2007年1月15日,他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他这一辈子,几乎横跨一个世纪,用信念和贡献给中国革命和建设留下了深远影响。 “如履薄冰”这名字,真不是随便起的,简直就是他一生的写照。干革命那会儿,他小心翼翼,但从没退缩过。面对困难和挑战,他总是步步为营,又坚定不移。他这人,干啥都踏实,接地气,没啥花架子。毛主席那句“如履薄冰”,既是说名字巧,也是在夸他这股子谨慎又硬朗的劲儿。他的故事,放到今天看,还是挺值得琢磨的。
1943年,薄一波第一次到中央参加活动,毛主席得知他的姓名后,自言自语的说到:“
周平聊历史
2025-05-16 00:32: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