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领域,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认可的最强者。而你认为的最强者,在我这里未必能排进前五、甚至前十都没有。 文学圈子里总有人爱争"谁最牛",这事儿就跟争豆腐脑该吃甜还是咸一样没结果。你看书店畅销榜就懂,东野圭吾旁边摆着余华,网文大神紧挨着莫言,这说明啥?说明每个读者兜里都揣着不同的情感钥匙。 你妈觉得琼瑶最催泪,你爸可能觉得金庸才是真武侠。我邻居老太太至今还抱着《青春之歌》掉眼泪,而00后表弟把《诡秘之主》当圣经。上次在咖啡馆听见两个姑娘吵架,一个说"张爱玲把人性写绝了",另一个梗着脖子回怼"那你是没看过严歌苓"。 这种主观性不是乱来的。文学不像数学有标准答案,它玩的是情感共振。打工仔看《平凡的世界》像照镜子,海归精英读《月亮与六便士》浑身过电。我初中迷郭敬明时觉得他金句扎心,现在重看尬得脚趾抠地,这变化恰恰证明文学体验是流动的。 连文学史都在打脸自己。当年郁达夫写《沉沦》被骂伤风败俗,现在成了现代文学必读教材。曹雪芹要是知道自己的书被后人拿来当预言书研究,估计棺材板都压不住。你看,时间滤镜都能把作品刷出新颜色,更别说个人经历了。 所以真没必要争文学高下。那些捧着《百年孤独》鄙视看言情小说的,跟用星巴克杯看不起搪瓷缸的没啥区别。文学本来就是万千世界的投影仪,有人看见蝴蝶翅膀上的星辰,有人听见深海鲸鱼的呜咽,这才是最妙的地方。下次再有人跟你掰扯谁最伟大,递给他本《小王子》就完事了——毕竟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文学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领域,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认可的最强者。而你认为的最强
酸酸甜甜小呆
2025-05-16 14:26:5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