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年,王昭君的丈夫呼韩邪单于病逝,此时王昭君嫁给他只有短短三年,株累单于,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她的继子,竟然冲进房中抱住她,王昭君吓得大叫,谁知株累单于丝毫不害怕,嘴里还喊着:父死子继,他死了,他的一切都是我的,也包括你。
王昭君本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里,她的父母却没有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就苛待她,从小父母十分宠爱,甚至省吃俭用,给她请老师,教她琴棋书画,这些名门闺秀才会学的东西。
随着王昭君的年龄越来越大,她的容貌是越来越出众,她的才情也是一顶一的好,去她家提亲的人数不胜数,家里的门槛都快要被媒人踩烂了。
公元前38年,汉元帝在民间选秀,漂亮的王昭君便被选上了,家庭贫苦的她自是不得反抗,只好被迫走进那吃人的深宫大院。
和王昭君同期进宫的秀女有很多,但是比王昭君样貌好的却是少之又少,那为什么她在宫里那么久,却没有被皇上宠幸呢。
原来是因为她得罪了宫廷画师,画师给秀女画像时,秀女都会塞一笔钱给他,让他给自己画的漂亮一些。
可是轮到了王昭君,她却不肯出钱,任凭画师怎么暗示明示,王昭君都不为所动,她原本的相貌就是出众的,按照本来的样子画也完全可以选上。
谁知画师却动了坏心思,他装作失手用墨水给昭君的脸上点了一个大大的痦子,皇上看到画像自是选不上她了。
那么多的秀女,皇上也没有时间一个个的召见,王昭君的美貌就被埋没了,她在宫里待了一年又一年。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觐见,请求和亲,这可让汉元帝做了难。
匈奴那地方生性暴虐,人又粗鄙不堪,汉元帝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受苦呢,各大家族的名门贵女也不愿远嫁。
正当汉元帝思索去哪里找一个和亲的人时,想到了当初在画像上看到的秀女,有位秀女脸上长着一个难看的痦子,也就是王昭君,汉元帝心生一计就把她赐给单于和亲。
和亲前,汉元帝召见了王昭君,谁知王昭君竟然长得倾国倾城,汉元帝对她一见倾心,奈何皇帝一言九鼎,已经下旨让她出使匈奴和亲,自是不能出尔反尔。
王昭君眼看自己就要远嫁匈奴了,就向皇帝求了个恩典,希望汉元帝能够给她一笔钱交于她的父母,并且妥善安置他们。
她深知自己已经不能侍奉在自己父母左右,甚至出嫁后连父母的面都见不到,她希望用这种方式报答她父母的养育之恩。
汉元帝本就中意王昭君,看着她楚楚可怜的样子更是心生怜悯,就答应了王昭君的请求。就这样,王昭君出使匈奴,嫁给了年迈的呼韩邪单于,两人结婚三年,诞下一子。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一命呜呼了,他的长子株累单于继承了王位,他竟然冲进昭君的屋子里对她图谋不轨。
昭君自是不能接受,一巴掌打在了继子株累单于的脸上,株累单于扬言:父死子继,呼韩邪他死了,那么他一切都是我的,也包括你,希望你能够摆正你的地位,好好想清楚你该怎么做。
说完这句话,株累单于气冲冲的走出了营帐。王昭君身为一个传统的封建女子怎会能理解匈奴开放的思想,一女嫁二夫她都不太能接受,现在要嫁的还是前任夫君的亲生儿子,她更是不能接受。
不接受又能如何呢,她在西汉又毫无根基,自是无人替她喊冤,她只好嫁给了这个继子,好在株累单于对昭君也十分宠爱,这才让她没受什么苦。
但是匈奴那边的饮食起居和西汉的差距甚大,王昭君到了那边根本无法进食,久而久之,她愈发消瘦,她看着有种别样的病态美。
王昭君出使匈奴时带了很多种植的工具,种子和书籍,还将中国的茶叶丝绸带去了匈奴。
王昭君远嫁后并没有因此生出怨念,她亲自带领匈奴人民研究种植,还教她西域的子民们纺织,她热情大方,教匈奴人民汉文化,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
王昭君在匈奴的日子深受百姓爱戴,她身在异国,却没有丝毫偏见,亲力亲为的教他们各种技能,王昭君还学的一手好的医术,用医术造福了西域人民。
公元前19年,王昭君去世,享年33岁,她死后,匈奴人民用了最高的礼仪厚葬了她,可见她在匈奴人民心中的地位。
王昭君的一生是伟大的,却也是悲惨的,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远嫁他乡,还被迫接受了异地的风俗,先后嫁给父子三人,这不禁令人咋舌。
王昭君的胸怀令我们佩服,她一个小小的弱女子,用自己的身躯换来了国家多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