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语出惊人!他说:“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就算给中国大陆50年,也不可能追赶得上,更别说超越了!”没错,50年,这句话犹如一盆冰水,让坚持“造不如买”的国内科技企业彻底醒悟了...... 1931年,张忠谋出生在浙江宁波,家里算得上小有资产,父亲在政府做事。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日本侵华战争打响,他跟着家人从宁波逃到上海,又辗转香港、重庆,童年就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1949年,他考进哈佛大学,学了一年后转去麻省理工学院,主攻机械工程。这家伙脑子好使,三年就拿下学士和硕士学位。不过博士没考上,他也不纠结,直接跑去德州仪器(TI)找了份工作。 在德州仪器,张忠谋干得风生水起,从工程师一路爬到资深副总裁,管着全球半导体业务。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芯片产业刚起步,他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不过他心里一直有个念头:回台湾干点大事。1987年,他抓住机会,在台湾创立了台积电。别人都忙着自己设计芯片,他却独辟蹊径,专心做代工——你设计,我生产。这招太狠了,台积电很快就成了全球芯片代工的老大,客户包括苹果、英伟达这样的巨头。到今天,台积电的市值已经超过6000亿美元,张忠谋也成了半导体界的传奇人物。 2003年,张忠谋在一次行业会议上放出狠话:“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里,中国大陆就算有50年,也不可能追得上,更别说超越了!”这话听着刺耳,但放当时看,还真有点道理。那会儿台积电已经能生产0.13微米的芯片,技术全球领先,而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却刚摔了个大跟头——“汉芯”丑闻。 “汉芯”丑闻之后,中国半导体产业算是彻底醒了。痛定思痛,国家开始下狠手扶持。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后面又搞了个“大基金”,砸了几千亿下去,支持中芯国际、华为海思这些企业。中芯国际是国内代工的扛把子,2023年已经能做7纳米工艺,虽然跟台积电的2纳米还有差距,但比起当年0.13微米都搞不定的日子,进步不是一点半点。华为海思也在芯片设计上发力,麒麟系列芯片在5G领域站稳了脚跟。 不过,说实话,追赶的路不好走。高端光刻机还得靠荷兰的ASML,关键材料也大多进口,美国的技术限制更是卡脖子。但这几年政策倾斜加上企业拼命,国家意志摆在那儿,成果还是看得见的。比如2022年,中芯国际的营收超过70亿美元,虽然跟台积电的700多亿比还差得远,但增速挺猛。反过来,台积电也不是没压力。地缘政治一紧张,美国就逼着它去海外建厂,2020年在亚利桑那州投了120亿美元搞了个新厂子。日本、欧洲也陆续有动作,全球化布局听着高大上,其实成本和风险都不小。 张忠谋2018年退休了,87岁的高龄,干了半辈子,终于放手。接班的是刘德音,台积电的路子没变,依然是技术压舱石,2纳米工艺已经量产,客户还是抢着要货。不过,外面的世界变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逼得台积电得选边站队,大陆市场虽然赚钱,但风险也高。加上全球供应链动荡,台积电再牛,也得小心应对。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语出惊人!他说:“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就算给中国大陆50年,
锐擎看科技
2025-05-17 01:59:32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