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左宗棠发妻周氏问:你每个月的俸禄是多少?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

玲珑说历史 2025-05-17 07:55:30

1863年,左宗棠发妻周氏问:你每个月的俸禄是多少?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妻子吃了一惊,说:既然你一年有40000两俸禄,为何每月才给家用200两?这么抠门!这钱你都花哪儿了…… 左宗棠,1812年生于湖南湘阴,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吃糠饼长大。聪明得不得了,14岁县试第二,20岁中举人,可惜后来六次考进士都没过,索性不考了,钻研兵法、地理、农业这些实用玩意儿,尤其对西北边疆研究得透彻。1854年,太平天国打到湖南,他帮巡抚骆秉章出谋划策,崭露头角。1860年,曾国藩夸他是“天下奇才”,朝廷给他四品官职,带兵打太平军,战功显赫。 1861年,他当上浙江巡抚,搞水利、促农业,稳住地方。1863年升闽浙总督,建福州船政局,培养工业和海军人才。1866年调去陕甘平回乱,1875年当钦差大臣收复新疆,三年硬仗打下来,1878年把新疆拿回来,1884年设省,保住国家领土。1881年进京做军机大臣,后来管两江和南洋贸易。1885年中法战争,他70多岁还跑去福建督战,累病去世,朝廷追封他“文襄”,名声响亮。 1863年,左宗棠当闽浙总督,年薪大概四万两白银。清朝官员收入分两块:正俸是基本工资,养廉银是防贪的补贴。总督这种级别,养廉银占大头,左宗棠一年拿个三四万两很正常。可他每月只给家里二百两,啥概念?当时普通人家一年几十两就够活了,可他家有好几个孩子要读书、请老师,二百两真不算多,难怪周氏不高兴。 但左宗棠不是真抠,他有自己的想法。出身穷苦,他知道钱来得不易,也怕家里太有钱会惯坏孩子。他大部分俸禄都花在公事和帮人上了,比如资助落魄朋友、乡亲办丧事,甚至掏几万两支持新疆战事和百姓开荒。他看不上不义之财,哪怕是自己应得的,国难当头也捐出去。这种做法,让他名声好得不得了。 左宗棠对家要求严。他给儿子写信说:“咱家穷惯了,你们得自己混,别指望我留啥。”他有钱也散得快,不想让孩子靠遗产。1885年去世,他留下的家产不多,每儿子才分五千两。比起曾国藩、李鸿章动辄几十万、甚至上千万两的遗产,他家真算寒酸。结果他孙子左念谦穷得连葬礼都办不起,还是朋友帮忙才下葬。听着挺心酸,可也让人佩服他清廉。 他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都受过好教育。长子早逝,次子学医,三子从军,女儿们会写诗。后代里出了不少人才,比如孙子左景鉴是外科教授,孙女左焕琛当过上海副市长。他教孩子自立,这家风传下来,后代就算没钱也混得不错。 晚清那会儿,贪官遍地,家财万贯的比比皆是,可左宗棠愣是守着清贫。他觉得钱得用在正地方,国家、百姓比自己家重要。这种想法在当时太难得了。现在呢?大家追着钱跑,物质挂帅,他这做法让人反思:真有钱就幸福吗?他用行动告诉咱们,财富不是攒着看,而是拿来干正事儿。 他教育孩子也接地气,不靠钱砸,而是推他们自己闯。这种理念放今天也实用,少给孩子铺路,多让他们吃点苦,反而能成才。

0 阅读:195

猜你喜欢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