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广州军区司令给前线师长打去电话,要求他释放俘虏。师长接到命令后,回答:“罢官撤职都行,就是放俘虏不行。”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中国南部边境局势持续紧张。 邻国军队不顾中方多次严正警告,频繁在边境制造流血事件。 面对国土安全遭受威胁的严峻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79年2月发起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东线战场上,广州军区部队以雷霆之势突破敌军防线。 163师作为主力先锋部队,在师长边贵祥指挥下连克军事要塞。 这支部队擅长夜战近战,经常利用复杂地形穿插包抄,打得敌军措手不及。 经过二十余天激烈战斗,东线部队已推进至谅山地区,距离对方首都仅百余公里。 1979年3月上旬,国际局势出现微妙变化。 中央军委根据全局考虑,决定见好就收撤回部队。 广州军区指挥部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各作战单位传达撤退指令。 在传达至163师时,师长边贵祥却对释放战俘的命令提出异议。 当时163师收押着数百名敌军战俘,按照上级要求应当就地释放。 但边贵祥认为敌军主力尚存,贸然释放战俘可能暴露我军撤退路线。 这位从抗日战争走过来的老军人,深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 他顶着压力向军区司令部直言:宁愿接受纪律处分,也要把战俘全部带回国内。 这场风波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163师押解着战俘安全撤回境内,边贵祥的坚持被证明具有前瞻性。 后来双方交换战俘时,这批战俘成为重要谈判筹码。 中央军委对边贵祥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处置给予通令嘉奖,称赞他"胆大心细,处置得当"。 时间流转到二十一世纪,这段历史被收录在多部军事文献中。 《解放军报》在2019年刊发的《南疆战事回忆录》系列报道中,详细记录了这段插曲。 边贵祥将军晚年定居广州,始终保持军人作风,每天坚持收听新闻联播。 2021年其子边晓辽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透露,老将军临终前仍惦记着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2023年清明期间,原163师部分老战士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举行纪念活动。 这些两鬓斑白的老兵擦拭着战友墓碑,说起当年边师长"宁可丢乌纱,不丢主动权"的往事,仍感慨不已。 正如俗话所说"真金不怕火炼",历史最终证明了这位铁血师长决策的正确性。 信息来源: 1.《解放军报》2019年《南疆战事回忆录》专题报道 2. 凤凰卫视2021年《我的中国心》栏目采访实录 3. 广西龙州烈士陵园管理处2023年清明祭扫活动纪实
1941年,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人还在“蜜蜂洞”里藏着,仗没打,枪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