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毛泽东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助理员,别人都嫌这个年轻人说话湖南口音重,不

诉与山鬼说话 2025-05-18 04:31:52

1918年,毛泽东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助理员,别人都嫌这个年轻人说话湖南口音重,不太搭理他,只有一名30岁的青年人耐心听毛泽东讲话,还有问必答,30年后,毛泽东感慨道:“那个青年人是我真正的老师!” 这时候,毛泽东小伙子来到了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当了个小管事儿。他年轻气盛,满腔热血,可惜一口地道的湖南话,让不少人直翻白眼。那些他心心念念的新文化大佬,连正眼都不给他一个。有次他鼓起勇气找胡适问问题,结果胡适给他来了个“高冷范儿”。他自己打趣:“我这小角色,人家都不愿意搭理我。” 不过,命运嘛,就喜欢在黑夜里给你扔个手电筒。李大钊,这位后来大名鼎鼎的“守常先生”,就成了毛泽东的救星。杨昌济教授把毛泽东介绍给李大钊,李大钊一看,这小子虽然职位不高,但思想挺有料。打那以后,不管多忙,李大钊对毛泽东那是知无不言,还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好书一股脑儿分享给他,带着毛泽东一头扎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海洋。冬天里的北平,冷得能冻掉下巴,可李大钊的热情却跟火炉似的,把毛泽东的心烤得暖洋洋。从《庶民的胜利》那场激情四射的演讲,到俩人没事就坐一块儿瞎聊天;从掏腰包给经济支援,到加油打气鼓舞人心,李大钊这老师当的,不光是教书讲道理那么简单,简直就是给人点亮希望的小太阳。就这么着,毛泽东的脑子越转越灵光,革命的小火苗也开始呼呼往上窜。 一晃三十年,毛泽东又踩上了北京的地界儿,心里那个五味杂陈啊:“李大钊,那才是我货真价实的导师!”就这么一句话,里头装的全是敬重和想念。李大钊的大名,早就跟着历史的大江大河一起奔腾不息了,成了照亮无数年轻人前进道路的超亮手电筒。

1 阅读:1615

猜你喜欢

诉与山鬼说话

诉与山鬼说话

伟大的思想能创造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