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强奸北京女大学生的美军师,长津湖战役时被打残,休整后再赴朝鲜又

寒烟锁重 2025-05-18 09:24:10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强奸北京女大学生的美军师,长津湖战役时被打残,休整后再赴朝鲜又被志愿军击败。值得一提的是,它在冷战时期逐步恢复建制,出兵越南、黎巴嫩、伊拉克等地,仍然嚣张跋扈 权威资料来源:《长津湖之外的鏖战:志愿军与美军陆战一师交锋全景扫描》——澎湃新闻、《“枕戈待旦”的武士——美国海军第1陆战师》 1950年7月,朝鲜人民军南进攻势势不可挡。在连续作战下,美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军被打的节节败退,到7月中旬已经退到釜山地带,距离被赶下海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但就在这时,陆战一师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作为在二战中大放异彩的王牌部队,陆战一师先在固城一战拿下首胜,后又于五峰岭一带迫退人民军,前后仅用一个半月就稳住釜山的战局。 紧接着,陆战一师又在麦克阿瑟的点将下参加登陆仁川作战,此战又大放异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仁川,然后一路向东推进拿回汉城,一举将朝鲜人民军切成两半,彻底扭转战局。 可就在它巅峰时遇到了志愿军。那时陆战一师雄心壮志,以为可以轻松将志愿军击垮。可它万万没想到,志愿军成为自己终生都难以释怀的梦魇。 其实对于这个师的历史,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毕竟它早时候就已经臭名昭著。 姑且不论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就有它身影。相信大家都听过1946年北平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强奸案,其中北京大学女大学生沈崇遭到侵害,而制造“沈崇事件”的也是这个师的驻华美军。 时间回到1950年10月,志愿军打响入朝作战的第1次战役,124师与陆战一师在黄草岭一带遭遇,这一战二者的力量相差悬殊。 陆战一师拥有2万人,且配备坦克149辆,高射炮64门等其他军事装备;而124师只有1.4万人,没有坦克,只有马拉山炮12门,以及其他的各种炮80门,根本无完备的军事配备,就连手榴弹也仅1000枚。 二者对比堪称叫花子与龙王比宝,124师似乎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但结果却出人意料,124师和兄弟部队死死的守住了黄草岭,反倒是陆战一师为此付出2700余人的代价。 当然,这还只是个开始。随后九兵团通过示敌以弱,成功将包括陆战一师在内的美军第十军指挥的部队分割包围于新兴里、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三个孤立的点,著名的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 在这场血战中,陆战一师的战场表现确实值得称道。尤其是陆战一师第7团拼命抵抗,打退志愿军多次进攻,双方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 但他们显然还是低估了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师长史密斯被迫指挥部队撤退,还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台词:“我们不是撤退,只是向另一个方向进攻。” 虽然最后陆战一师靠着强有力的火力支援逃出包围圈,但损失惨重。根据美国官方的统计,陆战一师伤亡4418人,非战斗减员7313人。 值得一提的是,战损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此战对士气的打击。 要知道,当陆战一师逃到东海岸的兴南港时,战士们一个个蓬头垢面,筋疲力竭,不少人还穿着因腹泻而沾满了粪便的裤子,他们的脸上再也没有了属于陆战一师士官的自豪感。 经历如此惨败,陆战一师不得不撤出战场进行休整,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后才再次回到战场。只是陆战一师已经没有了挽尊的机会。在随后的交手中,陆战一师又连续被我军挫败。 1953年3月,陆战一师被调至战线西段参加阻击中朝军队的春季攻势。此战依旧打得十分激烈,志愿军开战就夺取了陆战一师两个阵地,双方围绕两个阵地展开了惨烈争夺战。 但陆战一师终究只取得微弱的战果,而且因为自身损失过大,不得不将阵地移交给兄弟部队。1953年7月,为了逼迫美军签字,志愿军46军136师和陆战一师进行了最后一次较量。 此战陆战一师不惜一切代价,像发了疯一样冲锋。但它的拼死一搏也只是换来更惨烈的损失,他们的高地仍然全部被志愿军拿下,不得不再次狼狈撤退。 伴随着最后一战的落幕,美国在停战书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 在此战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出了军威、军魂,此后中国的发展更加迅速,逐步完成从弱国向强国的蜕变。 而作为志愿军的手下败将,陆战一师则成为侵朝美军中伤亡最大的师,无疑沦为志愿军传奇战功的奠基石。当然,也为当年的沈崇讨回了公道,洗清了耻辱。 毕竟当年强奸案发生,蒋介石国民政府碍于美军身份,对于主犯都是轻拿轻放,即便沈崇是清代名臣沈葆桢之曾孙女,林则徐之外玄孙女。 那陆战一师后来又如何了呢?虽然被志愿军打败了,但这支部队毕竟有底蕴,还是逐步恢复了建制,在冷战期间,陆战一师先后于1958年出兵黎巴嫩,1965年入侵越南。 冷战结束后,陆战一师更是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于科威特战场狂飙突进,仅仅4天作战,陆战一师配合陆战二师就取得了击溃了伊拉克11个师的战果。 到如今,陆战一师依旧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重要的拳头部队。只是无论这支部队如何发展,他们再也不敢在中国人民面前嚣张跋扈了!

0 阅读:0
寒烟锁重

寒烟锁重

缘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你, 缘灭,我看到了你在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