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因为父亲酒后乱言,19岁的殷玉珍被强行送给居住毛乌素沙漠的白万祥,新婚之夜,白万祥早早躺在了床上,可殷玉珍却怎么也不肯休息,于是他转身查看,没想到殷玉珍的眼睛已经哭红! 在1985年的一个荒凉角落,19岁的殷玉珍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一夜新婚。这一夜,原本应该是甜蜜和期待的,但她却躺在一片尘土飞扬的沙漠中,蜷缩在一个地窖里。那是她所谓的“婚房”,一个仅有四平方米、半埋在沙土中的阴暗小屋,顶上几根树枝和一些草皮勉强遮掩着黄沙的侵袭。这个新家简直不像一个家,倒像是她一生的枷锁。 她的丈夫白万祥,一个大她四岁的陌生男人,已经躺在床上酣然入睡。而她,却无法入眠。那晚的风沙从地窖的缝隙中钻进来,压得她几乎无法呼吸。她的心情与这片沙漠一样无边无际,孤独而冰冷。没有温暖,没有熟悉的面孔,只有遥远的沙丘和无穷无尽的寂静。 这一切的根源,源于父亲殷风军的一句酒后之言。几年前,殷风军在沙漠中迷了路,几乎死于沙尘暴,幸好被白万祥救了回来。那时候,殷风军以为自己欠下了白万祥一命,便在酒醉中拍着胸脯承诺,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了白万祥。 当酒意散去,他后悔了,但为了面子,他依然坚持履行承诺。于是,19岁的殷玉珍便被带进了这片死寂的沙漠,她的命运仿佛从此被绑在了这片荒凉的土地上。 婚后的日子没有一丝温暖,地窖里没有水电,甚至连基本的食物也成了问题。她和丈夫白万祥几乎靠捡拾死去的羊、吃些沙米和野菜度日。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她常常在深夜里无法入睡,眼泪早已湿透了枕巾。孤独感像无边的沙漠,吞噬着她的心灵。 四十天,直到她才见到一个外人——一个偶然经过的牧羊人。而这个短暂的相遇,仿佛是她在这片沙漠中唯一的救命稻草。她会在地上用盆子扣住自己走过的脚印,试图留住一些属于人类的痕迹,哪怕只有一点点。 绝望的情绪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七次逃跑的尝试,都是在漫天风沙中迷失,最终又回到那个如同陷阱的地窖。有时候,她甚至会想着放弃,甚至有了结束生命的念头。可是,回忆起母亲眼中那种不舍的泪水,她终究还是放弃了那个念头。她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消失。 渐渐地,她开始尝试改变这个困境。她回到娘家,带回了两棵杨树苗,结果其中一棵竟然活了下来。那棵脆弱的小树苗,竟成了她对抗沙漠的希望。 1986年,她和丈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掉家中唯一的值钱物——一只瘸腿羊,换来600棵树苗。在春天的第一个清晨,他们开始了种树的计划。尽管沙漠的严酷让他们遭遇了许多失败,但殷玉珍从未放弃。 有时候,他们甚至要走几公里的路去挑水,每一担水都带着希望,但大部分树苗还是死去了。损失巨大,但她从不气馁。到了夏天,600棵树苗只剩下100多棵,但她看到了这片沙漠的变化潜力,尽管微弱,却无比坚强。她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决定:无论如何,治沙将是她余生的事业。 几年后,殷玉珍和丈夫白万祥已经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建立起了属于他们的小生态。她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直到深夜才能休息。面对一次次沙暴的侵袭,面对困难与挫折,她依然坚持着。 1999年的一次沙暴几乎摧毁了他们所有的努力,树苗被风沙摧残得七零八落。但她依然不放弃,死死抓住一条牛尾巴,奋力将幸存的树苗种进了地里。 这场与沙漠的斗争,历时了整整20年。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原本荒无人烟的沙漠,渐渐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土地。她的坚持,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原本的沙丘被固定住了,周围的小动物开始在他们种植的树木之间栖息。地窖旁的小杨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而她曾经生活的那个小土窝,也被宽敞明亮的房子取代,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在殷玉珍的努力下,这片曾经贫瘠的沙漠已经变成了绿洲,吸引了附近的农民和牧民前来定居。30多年过去,她与丈夫亲手治理的沙漠面积已达到七万多亩,种植的树木超过两千万株。 而她的事迹,不仅在中国被传颂,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她成为了全球治沙领域的典范,并且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殷玉珍常说,她开始种树时,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改变环境,但种着种着,治沙已经成了她一生的使命。她的坚持和努力,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也改变了沙漠的命运。 在这个荒凉的土地上,殷玉珍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也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永不熄灭的绿色奇迹。 信源:誓叫荒沙变绿洲 ——记殷玉珍治沙造林先进事迹
1985年,因为父亲酒后乱言,19岁的殷玉珍被强行送给居住毛乌素沙漠的白万祥,新
奥斯卡斯柯
2025-05-18 14:52:17
0
阅读:44
墨瀚德轩385906
好样的!!!
墨瀚德轩385906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