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美媒道出中美日内瓦谈判内幕,中国明确要求特朗普,从此不再对“中国制造2025”说三道四?这场闭门会谈刚结束,焦点直指持续40天的关税战。美方提出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降到50%-60%,像电子产品、纺织品这类民生商品甚至可能低到25%。这是特朗普贸易战以来,美国首次大幅降税,主要是高关税推高了国内物价,通胀让消费者和企业叫苦不迭。加上中期选举的压力,降税成了必须迈出的一步,试图缓解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机。 中国对美方的“让步”并不买账,坚持要求美国全面取消单边关税,强调贸易必须对等,不能一方施压另一方妥协。关税战让全球供应链绷得像根橡皮筋,双方都想缓口气。 于是,在医疗物资、食品、农产品这些关键商品上,双方达成短期关税豁免的共识。这一步虽然小,但实实在在减轻了老百姓的生活压力,也让谈判有了点实质进展,稍微缓和了剑拔弩张的氛围。 但高科技领域却是块硬骨头。美方继续卡着半导体、AI技术的出口,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崛起。中国则把“中国制造2025”摆上台面,这个计划关乎芯片、机器人等高端领域的工业升级,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核心。 美媒爆料,中国明确要求美国停止制裁,不再对这一战略指手画脚,态度强硬到连特朗普都得掂量掂量。双方在这块没谈拢,只同意建个技术交流小组,打算通过小范围磋商慢慢找突破口。 这招让谈判桌上的气氛更微妙,美方虽没明说,但显然感受到压力。稀土的强硬态度和民生商品的关税豁免,成了中国在谈判中软硬兼施的体现,平衡了攻守。 日内瓦会谈让关税战有了降温的苗头。美方降税的承诺、技术交流的初步共识,都是积极信号。但高科技领域的僵局和执行阶段的不确定性,意味着路还长着。 关税降了,哪些商品先受益?时间表怎么定?这些细节没敲定,随时可能出岔子。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也不是一蹴而就,企业得重新算成本,消费者还得盯着物价波动。 这场会谈只是贸易战的一个拐点,不是终点。中美都清楚,彻底翻脸谁也落不了好。未来几个月,估计还得靠一轮轮磋商来磨合。 美媒的爆料让“中国制造2025”的底线格外引人注目,这场博弈的走向,取决于双方能不能在执行上拿出诚意。你觉得中美贸易战接下来会咋走?欢迎留言聊聊!
[月亮]美媒道出中美日内瓦谈判内幕,中国明确要求特朗普,从此不再对“中国制造20
霁雪寒松
2025-05-18 19:08:5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