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圆明园失散多年的“马首”被赌王购回并捐赠祖国,专家通过X光检测后,发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秘密 马首铜像,原本是清乾隆年间圆明园海晏堂喷泉的组成部分。那时候,这些铜首按中国传统时辰排列, 按时轮流喷水,既实用又是中西合璧的象征。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铜首被强行掠走,从此四散天涯。 马首的流落海外,有据可查。二十世纪中后期,它曾经在美国旧金山被当作普通摆件出售。 后来,马首几经转手,价格从几千美元涨到数十万美元,再到上世纪末的百万美元。 到了2007年,铜马首出现在香港的拍卖会上,引起了全球华人关注。 那场拍卖竞争激烈,最终澳门企业家何鸿燊以6910万港币的价格将其拍下。 令人动容的是,何鸿燊随即宣布把这尊马首无偿捐赠给国家。2019年,马首终于通过正式仪式由其家属捐赠,正式回归祖国。 这一天,很多老北京人特意赶到圆明园展览馆,只为亲眼看看这位“游子”。有老人感慨:“百年以后还能回来,咱们盼了很久了。” 马首刚回国时,文物部门专门请来了科技力量为它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测体检。专家们不仅用肉眼逐层检查, 还使用了X光扫描、元素分析等先进技术。这次“透视”,不仅看清了铜像的内在结构,也揭开了百年流浪留下的许多痕迹。 首先,通过X光可以清楚看到,马首的内部有多根铜条作为支撑, 这些铜条排列讲究、做工扎实,既保证了整体重量分布,也让铜像在运输和摆放过程中不易变形。 专家还发现,马首头部与颈部连接并非简单焊接, 而是采用了榫卯结构和铆钉加固,这在金属文物里非常少见,显示了当年清宫工匠对工艺细节的极致追求。 更让人意外的是,X光还发现马首铜质中掺杂了铅、铁、锌等多种金属。 这种特殊合金配比不仅增强了铜像的强度,还极大提高了它的抗腐蚀性。 分析证明,这正是为什么马首历经风雨、外漂百年依然光亮如新的原因之一。 X光检测的最关键发现,在马首的表面与内部都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历史印记。 右耳有一处月牙状凹痕,专家推断很可能是在圆明园被洗劫时,由外力重击(如枪托)所致。 左眼旁有一条细长的划痕,像是利器划过的痕迹。这些创伤,都不是日常使用造成,而是直接与那场历史浩劫相关。 马首口腔和颈部内壁的水垢痕迹、局部发黑的灼烧痕,经过科学分析,都对应着喷泉长年用水、火灾烟熏等环境。 这为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的真实身份和“原装”出处,提供了直接物证,也间接驳斥了国外某些机构曾称这些铜首只是“普通装饰品”的说法。 马首归国后,许多观众注意到它并没有被“修补如新”,耳朵上的凹痕、眼角的划伤、口中的黑痕都一清二楚。 这些“伤疤”本不是瑕疵,而是马首百年命运的见证。 对很多参观者来说,每一道伤痕都像在无声诉说那个战火中的夜晚——园林被烧毁、国宝被劫掠、百年流浪开始。 很多中老年参观者在展柜前驻足良久。有的带着孙子讲故事,有的默默用手指比划着那道月牙形的凹痕。 有人说,这不是文物的缺陷,而是历史的证据;也有人说,这“没修补”的伤痕,更让后人记得那一段屈辱和坚韧。 专家的检测报告最后指出,这尊铜马首从制造、被毁、漂泊、回归, 每个细节都被科学技术一一印证。它身上的痕迹,是最真实的历史,不需要任何渲染。 马首铜像回归,不只是“物归原主”,也标志着中国文物回归之路的一个转折点。它激发了社会对流失文物保护的关注, 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文物不是单纯的财富,而是民族精神、历史记忆和文化自信的载体。 圆明园兽首中,牛、虎、猴、猪、鼠、兔、马等已归国,还有蛇、羊、鸡、狗下落未明。 每一件文物的回家,都离不开许多人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如今,圆明园展厅里,马首安静伫立。每一道伤痕、每一寸光泽,都在对着世人述说着历史的重量。 人们在展柜外驻足、凝视,也在心里默默回望那一段百年风雨。这匹“马”终于回家,带回的不只是器物,更是一份珍贵的记忆和启发。
2019年,圆明园失散多年的“马首”被赌王购回并捐赠祖国,专家通过X光检测后,发
语林娱娱乐
2025-05-19 12:01: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