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于和伟在饭店吃饭,消费334元,老板说抹零后收300元,于和伟同意了,就付了300元。老板想合影,问于和伟能不能合影,于和伟回答,咱们就踏踏实实地吃个饭吧。你们说,现在去饭店吃饭能碰上老板主动抹零的还真不多见!我前几天吃火锅,账单156块8,服务员笑眯眯地说:您给156就行。我一听,乐了,这年头连8毛钱都算得清清楚楚,能主动抹个零头,确实让人心里暖乎乎的。细节最见真章,有的店连打包盒都收钱,有的店看你汤喝完了,直接端上来续一锅,差距就在这些小事儿上。 就拿我家附近那家面馆来说,老板娘记性好得吓人。我每次去,她都能记住我爱吃杂酱面,加点辣椒。有一回我忘了带现金,她摆摆手说:没事,下次一块儿给!这感觉,就像回到小时候,邻里之间那股子人情味儿。反过来,有回我去连锁餐厅吃饭,点了个炒饭,结账时愣是多收了2块钱打包费。我问服务员,饭没打包啊,收啥费?她支支吾吾说系统自动加的。2块钱不多,可这事儿膈应人,感觉就像被小算盘敲了一下。 其实吧,饭店也好,生活也罢,细节里藏着人情冷暖。网上有数据说,2024年餐饮行业竞争白热化,全国有超过400万家餐厅,但回头客多的店不到三成。为啥?不就是因为服务跟不上,顾客感受不到诚意。于和伟那事儿,抹零是小动作,但透着老板的实在。反过来,他不想合影,也让人觉得接地气。换成有些人,估计早就摆pose拍照,发朋友圈炫耀去了。可于和伟一句话,踏踏实实吃饭,多痛快!这不就是咱们普通人想要的吗?吃顿饭,不用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再说个例子,记得《舌尖上的中国》里那家小店吗?老板凌晨三点起来和面,就为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顾客吃完,他还送一小碟腌菜,聊两句家常。这种店,你去了还想去,哪怕多走两公里。反过来,那些冷冰冰的连锁店,服务员跟机器人似的,菜品千篇一律,吃完就忘。你说,顾客凭啥回头?不就是图个舒服、图个真心吗? 有时候我在想,做生意跟做人一个理儿。你真心对人,人家能感觉到。就像我有个朋友,开个小咖啡馆,生意红火得不行。他有啥秘诀?没啥,就是每桌客人他都聊两句,记下口味。冬天看有人穿得单薄,还送杯热姜茶。这不比啥营销套路都强?数据也说了,2023年有60%的消费者表示,服务态度会直接影响他们是否再次光顾。数字冰冷,但道理简单:你让人舒服,人家就愿意来。 当然,也不是说每家店都得把顾客当亲戚供着。生意归生意,成本在那儿摆着。抹零、送小菜、聊两句,这些都是锦上添花。可要是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菜不新鲜,服务员爱答不理,那谁还愿意掏钱?前阵子网上有个段子,说有人去饭店吃饭,服务员把菜单甩桌上,像是欠了她八百万。这不就是自砸招牌吗?反过来,于和伟那家店,老板主动抹零,态度亲切,哪怕不合影,顾客心里也得给个好评。 说到这儿,我倒觉得,咱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些小事儿里学点啥。不光是饭店老板,咱普通人做事也一样。帮同事带杯咖啡,顺手给邻居拿个快递,这些小动作,没多少钱,却能让人记住你的好。生活嘛,不就是一顿饭接着一顿饭,踏踏实实过下去。谁也不想每天跟冷脸打交道,对吧? 所以啊,下次你去吃饭,碰上个抹零的老板,或者送你一碟小菜的服务员,别忘了说声谢谢。人家这份心意,不比啥都值钱?反过来,你要是在哪儿吃了顿舒心的饭,不妨也跟大家伙儿分享分享。说不定,咱也能把这份人情味儿传下去。你说呢
17岁的林青霞。17岁的张曼玉。17岁的张柏芝。17岁的高圆圆。17岁的
【2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