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中统特务头子叶秀峰把2700根金条交给儿子,让带着去台湾,不料,所乘的“太平轮”沉没,儿子和金条随船沉入海底,叶秀峰得到这个噩耗后,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叶秀峰原是一个聪明人,1933年,他刚从北洋大学毕业不久,便因参与侦破一起伪造法币的大案而声名鹊起,这桩案件在当时轰动一时,扰乱金融秩序,牵连甚广,而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叶秀峰却凭借敏锐的判断与扎实的逻辑推理,在短时间内理清线索,协助将主犯一网打尽,这一战,让他迅速跻身中统局内部,被视为不可多得的“新星”。 早期的叶秀峰并非贪婪之辈,他擅长分析,行事严谨,甚至展现出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中统这个机关,自来是权力与利益交织的漩涡,叶秀峰在其中逐步上升,逐渐意识到,能力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命运的是对资源的掌控与派系的依附,他开始在局内布置亲信,调动关系网,稳固自身地位,几年之内,他便从一个受命办案的技术骨干,蜕变为掌握组织权柄的实权人物。 随着职位的节节高升,叶秀峰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开始追求奢侈,热衷于积累财富,他很快便意识到,在这个日益腐败的系统中,金钱才是最可靠的保障,中统局作为国民党政权的情报核心,掌握着庞大的机密资源和经费,而这种资源与经费的使用,往往缺乏有效监管,叶秀峰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中饱私囊,他以“情报工作”为名,申报高额经费;又以“战时保密”为由,私设开支渠道,这些手段在当时并不罕见,但叶秀峰的手腕尤为老道,常能避开审查,积累起惊人的私人财富。 他并不满足于此,在接管战后被国民政府收编的日企资产时,他与原日资企业的中国代理人达成默契,表面上接收企业,实则维持其原有经营结构,借此抽取保护费,每年这些企业需向他“进贡”,换取经营权的维持与安全的保障,这种“挂名接管”的模式,为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却也让他逐步脱离了现实,他开始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是他“能力”的回报。 然而,他的贪婪并未止步,他将目光转向了中统内部,他削减下属的伙食补助,取消原有的福利措施,甚至将为特工们设立的公共厨房改为了自己的专属灶头,据说,他所用的饮食标准远超普通军官,而士兵们却连基本口粮都难以维持,局内人士怨声载道,私下讽刺他是“铁公鸡”,一毛不拔,更有甚者以“打捞局长”调侃他——意思是只知道从每一笔经费中“打捞”私利。 随着时间推移,叶秀峰原本构建的权力网络开始松动,他的副手季源溥在局内另立山头,逐渐获得多数人支持,而曾经与他亲近的杨博清,因走私利益分配问题与他反目,带着一笔巨款潜逃海外,叶秀峰的孤立无援开始显现,但他仍不愿松手,他相信,只要财力充足,哪怕局势再坏,也能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1948年末,国共内战进入尾声,国民党的败局已难挽回,叶秀峰深知大厦将倾,于是开始着手转移财产,他秘密将账面上的资金全部兑换为黄金,共计2700根金条,计划随家人一同前往台湾避难,然而,他担心一同出行太过显眼,便决定先派儿子叶诚章携带金条先行赴台,为他打前站,安顿好一切后再接他过去。 他为儿子精挑细选了一艘当时最为先进的远洋客轮——“太平轮”,这艘船原本是美国总统专用舰艇,后售予中华民国,船体坚固,航速极快,是当时上层阶级的首选,然而,命运之神往往在最得意之时投下重锤,1949年1月27日,太平轮在从上海驶往基隆途中,于夜间在舟山群岛海域与“建元轮”相撞,当时天黑海急,船体破损严重,仅三十余人获救,其余九百余人全部罹难,金条,自然也随船沉入海底。 这一消息传至叶秀峰耳中,他当即昏厥过去,有人说他为金条痛哭,有人说他为儿子悲怆,但无论如何,那一夜,他失去的不只是金银财富,更是他苦心孤诣构建的全部未来,那一刻,他终于明白,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再多的筹划也敌不过命运的波涛。 叶秀峰最终还是抵达了台湾,但已是身无分文,他试图重新获得信任,谋求职位,甚至向旧部求援,但无人回应,他的贪婪与刻薄早已众所周知,许多特工在大陆时期便对其恨之入骨,如今不过是看他笑话罢了,他曾躲在台北郊区的一间狭小屋舍中度日,靠变卖手表、书籍度日,有人认出他,投来鄙夷的目光;也有人远远避开,生怕与其沾染旧日风波。 他开始频繁前往海边,一坐就是半天,有人说,他是在思念儿子;也有人说,他是在幻想金条奇迹般地漂回岸上,可潮起潮落多年,那片海水什么也没有带回来。 信息来源:著作《钟山风雨》2012-12-10——《一个真实的中统局长叶秀峰》)
1949年1月,中统特务头子叶秀峰把2700根金条交给儿子,让带着去台湾,不料,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5-19 19:55:43
0
阅读: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