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这还没发布,但关于它的各种传言与误解不绝于耳,针对人们关

耐冰宇宙 2025-05-19 20:28:16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这还没发布,但关于它的各种传言与误解不绝于耳,针对人们关心的各种问题,这篇文章,逐一拆解玄戒O1的方方面面,用事实击破曲解,你如果觉得原文“太长不看”,看我的这个总结也可以。

1. “玄戒芯片是魔改高通/联发科,毫无自研”?

这是一种明显缺乏行业常识的说法。高通和联发科作为手机SoC的核心供应商,不可能帮助客户深度定制芯片去抢夺自己的市场。历史上高通仅在服务器领域曾与中国合资成立“华芯通”,试图拓展ARM服务器芯片市场,最终失败。即使是那种无主流市占率的赛道,高通也仅以合资方式参与,更别说手机这个核心领域。

如果玄戒真是魔改高通/联发科芯片,首先产权归属、商业逻辑都说不通,其次这些厂商也不会开放自己的看家本领。真正的情况是,小米自建数千人团队,投入巨资研发,展现了极高的投入门槛。

2. “玄戒芯片靠买IP堆砌,无自研含量”?

买IP是芯片行业的通行做法,苹果、高通、麒麟也不例外。初创阶段更不可能从零开始做所有模块。

若玄戒采用ARMv9最新的X925和G925架构,已经远超目前多数国产芯片(如仍基于ARMv8魔改的麒麟9000S)。麒麟直到近年才用上深度自研的泰山架构,小米若能在第一代产品就达到联发科同级已属不易。考虑到苹果、高通、麒麟的架构演进均经历十年积累,玄戒的首发成绩已值得肯定。

3. “用台积电代工就不算国产”?

这种说法逻辑自相矛盾。麒麟9000就是台积电代工,展锐的T8300也同样由台积电6nm制造,怎么就不能算国产?设计与代工分离是芯片产业常态,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否定小米芯片国产属性,只因代工在台积电,完全是断章取义。

4. “玄戒O1外挂基带,技术不如集成方案”?

苹果A系列芯片也采用外挂高通基带,难道技术就差了?事实上,基带(modem)是通信行业高度专业化成果,华为、联发科能做,是数十年通信技术积累的结果。小米、苹果这类消费电子厂商起步较晚,选择先聚焦AP,再逐步推进集成,是理性且现实的路径。外挂并不等于技术落后。

5. “3nm芯片也没用,只要系统优化好,7nm一样流畅”?

系统优化当然重要,但制程差距终会体现。先进制程带来更高能效、更低发热,直接影响续航与体积。尤其面对AI、大型游戏等新兴应用,算力不再过剩,落后制程的性能瓶颈将越来越明显。未来2nm、1.4nm到来后,7nm即使再优化,也终将力不从心。

6. “小米不用中芯国际,算不爱国”?

目前中芯国际先进制程产能有限,优先满足被制裁企业合情合理。小米不受限,自然应利用台积电、三星等全球资源推动技术突破。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既能保障国内科技进步,也为未来自主化赢得时间。打压在海外投片的中国企业,实则是在阻碍中国技术整体发展。

7. “小米能在台积电流片,是美国默许的产物”?

台积电是否能接单,依据的是美国BIS对晶体管总量的限制,而非制程节点本身。目前3nm制程用于手机SoC仍远未触及“300亿晶体管”的封锁红线。因此,小米在台积电流片完全合法合规。相反,动辄抨击“未被制裁企业就是卖国”的观点,不仅对中国企业不公,也会破坏整个产业生态。

8. “小米整个集团才200亿研发经费,哪有钱造芯片?”

小米玄戒O1是由X-Ring Limited负责的独立项目,并不纳入集团年度研发预算核算。芯片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是事实,但拆解来看:IP授权、流片、团队人力等投入总额100~150亿是合理范围。类似哲库项目当年投入也接近200亿。将集团整体预算与单一项目强行对比,是误导性逻辑。

玄戒O1作为小米首款旗舰SoC,在当下大环境下起步并非易事。即便仍存在外购IP、外挂基带等现实妥协,也远比“魔改”、“贴牌”这些说法来得有实质含量。希望外界理性看待国产芯片初期的发展轨迹,既不盲目吹捧,也不恶意抹黑。真正支持中国半导体的方式,是理解它的难度,尊重它的路径,鼓励它的每一次进步。

0 阅读:4

评论列表

天下英雄出我辈

天下英雄出我辈

1
2025-05-19 23:14

简直无语了!小米的看家本领竟然丢了,不直接偷,要花钱去买,到了国外偷技下降了,在家这么会偷,出门了就成软脚虾了,

耐冰宇宙

耐冰宇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