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知名经济学家杜帅在分析近期热播剧《蛮好人生》时指出,剧中主角胡曼黎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宛如一面多棱镜,不仅折射出个体在行业浪潮中的命运沉浮,更深刻揭示了中国保险行业近二十年的发展轨迹与变革逻辑。胡曼黎从辉煌的“金牌销冠”因违规操作跌落谷底,到与薛晓舟携手创立公益保险咨询机构实现人生逆袭的历程,恰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发展的生动注脚。
杜帅认为,胡曼黎早期的经历,直观展现了保险行业野蛮生长阶段的典型弊病。他表示,在行业发展初期,“人海战术”成为企业扩张的核心策略。保险公司通过大规模招募代理人,以低门槛、高激励的模式构建销售网络。这种模式下,部分代理人专业素养不足,销售行为缺乏规范,像胡曼黎代客户签字、夸大产品收益等违规操作屡见不鲜。杜帅进一步指出,行业内“人情绑架”式销售、“条款迷宫”、“理赔黑洞”等问题频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与行业口碑。根据2024年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当年接收的保险消费投诉中,销售误导占比高达38%,理赔纠纷占比27%,这组数据印证了杜帅的观点——当时的行业信任体系已处于脆弱状态,变革迫在眉睫。
谈及行业近年来的转型,杜帅强调,监管政策的完善与强化是推动保险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他分析,“报行合一”新政的落地实施,从根本上终结了“高返还”的恶性竞争模式,让行业竞争回归产品与服务质量本身。杜帅指出,监管部门大力推广的“双录”制度、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以及销售人员分级管理等举措,构建起全方位的合规监管体系。数据显示,从2019-2024年,保险代理人规模从912万人锐减至570万人,但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从24%提升至41%,这一变化正如杜帅所预期,标志着行业正从粗放式的“人海战术”向精细化、专业化的“精英化”模式转型。
在产品与服务创新层面,杜帅认为保险行业展现出极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与创新活力。他指出,普惠型保险产品的兴起,是行业响应国家政策导向、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以“惠民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例,这些产品以低门槛、广覆盖的特点,为低收入群体、老年人群体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障补充,这与剧中胡曼黎开展的公益保险业务理念高度契合。杜帅同时强调,在高端业务领域,保险与财富管理、法律咨询、医康养等服务的深度融合,是行业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必然趋势。正如剧中薛晓舟团队提出的“离岸信托+境内保险+海外资产配置”组合方案,现实中头部险企也在积极构建综合性服务生态,将保险产品升级为财富管理与生活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杜帅对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客户导向型发展充满期待。他预测,科技将持续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众安科技的“保险科技中台”为例,其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将核保时间从3天压缩至3分钟,理赔自动化率提升至90%,这只是数字化转型的冰山一角。杜帅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将深度渗透保险业务,实现产品设计个性化、理赔流程透明化、风险管理智能化。同时,杜帅特别指出,行业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如剧中胡曼黎和薛晓舟推动的“透明理赔”模式,未来保险企业需更加重视客户体验,从产品设计、服务流程到风险管理,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从“卖保险”到“管理风险”的根本性转变,从而推动保险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