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谢晋元的遗孀,请求市长陈毅,给她一个房子。陈毅当即下令,把吴淞路46

蜀山史道 2025-05-20 08:24:50

1949年,谢晋元的遗孀,请求市长陈毅,给她一个房子。陈毅当即下令,把吴淞路466号的房产赠予她。不料,她竟带着几个年轻男子一同入住。

“那个女的竟然带着一群陌生男人一起住了进去!”街坊邻居背地里都对凌维诚指指点点,一时间,流言四起,他们都在好奇,这个女人,到底想干什么?

凌维诚不是普通的女人,十二年前,她还是上海滩的富家小姐,弹得一手好钢琴,说得一口流利英文。1927年,她在一次婚礼上遇见了谢晋元,这个从广东山沟里走出来的穷小子军官。尽管所有人都说这门亲事非常不般配,可她偏偏看中了他的正直和热血。

淞沪会战爆发,谢晋元带着“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用四百多条人命拖住数万日军四天四夜。撤退时,他们被英租界缴了械,关进了“孤军营”。

四年后,谢晋元被汪伪收买的叛徒刺杀,死的时候才只有37岁。而当时的凌维诚,正在广东乡下种地养家,从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硬生生被磨出了一手老茧。

丈夫死后,凌维诚曾经带着四个孩子去重庆讨个说法,蒋介石给了她五万法币,这笔钱在那个通货膨胀的年代,也就只够买几顿饭的。

在抗战胜利后,她回到上海,发现丈夫的旧部,也就是那些曾经的“八百壮士”,散落在街头巷尾,有的做苦力,有的捡破烂,还有的干脆睡在谢晋元墓旁。

凌维诚看着这些和丈夫并肩作战的汉子,突然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接下来,她变卖首饰,东拼西凑,在胶州路搞了个小作坊,让老兵们织毛巾、做肥皂,可这却远远不够。

所以,在1946年,她盯上了吴淞路466号,这是一栋日本人留下的空楼,靠着四处求人,她总算把这栋楼弄到手了,让这几十号无家可归的老兵住了进去。

1949年5月,解放军打进了上海,新政府要重新分配房产,凌维诚和那群老兵眼看又要流落街头。这个已经不再年轻的女人,只能提笔给新上任的市长陈毅写了封信。

信很短,只有几行字:“我是谢晋元的妻子,吴淞路466号住着67个没家的老兵,他们打过日本人。”

陈毅看完,当场拍板:“抗日英雄的遗属,必须照顾!”不仅房子照住,连房租都免了。

拿到批文的那天,凌维诚带着老兵们去谢晋元墓前烧了张纸,上面只写着一句话:弟兄们,咱们有家了。

住进466号的老兵里,有个叫杨养正的,瞎了只眼,是当年四行仓库的机枪手。还有李春林,左腿被日军炮弹炸瘸了,走路一拐一拐的。他们都管凌维诚叫“嫂子”,她把三楼留给自己和孩子,二楼隔成小间给老兵住,一楼开了间杂货铺,卖些针头线脑。

有邻居嚼舌根,说这女人不检点,养了一群野男人。凌维诚听见了也不恼,只是某天清晨,她突然打开大门,让整条街都看见,几十号缺胳膊少腿的老兵,在院子里排得整整齐齐,对着升起的国旗敬礼。那天之后,再也没人敢说闲话。

时间一年年过去,466号的老兵越来越少。有人病死了,有人被乡下亲戚接走,还有的悄无声息消失在上海的弄堂里。到了1960年,只剩下七八个人。这时凌维诚的头发全白了,背也驼了,可她还是每天清早挨个敲门,看谁没起来吃早饭。

到了1991年,86岁的凌维诚在病床上交代后事。她让儿女把自己葬在谢晋元旁边,墓碑一定要朝北:“你爸当年说,死了也要望着四行仓库。”

葬礼那天,来了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是当年466号的老兵。他们颤颤巍巍地排成队列,对着墓碑敬了最后一个军礼,带头的杨养正已经全瞎了,他摸着墓碑哭喊:“团长!嫂子找您去了!咱们……咱们没给您丢人!”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