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内蒙一大娘正在家里吃饭,突然听到院中传来巨响,刚要推门查看,没曾想,一位穿着飞行服的男子就冲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把已经上膛的枪。
2015 年,内蒙古的一个夜晚,平静被一声巨响打破。农家院里,大娘正端着饭碗,院门外急促的喊声传来。她打开门,一个身着飞行服、手持上膛手枪的男人闯了进来,这人正是李通。此刻的他,刚经历生死考验,落地位置惊险,前有深沟,后有水塘。而他顾不上这些,心里惦记着伞包,里面有重要资料,在这陌生山区,他必须尽快找到它。
李通强忍着身体的疼痛,向大娘表明自己是解放军飞行员,飞机出事跳伞至此,希望能借电话联系部队。大娘得知后,紧张瞬间消散,热情地招呼他进屋,还端来吃的喝的。李通打电话时,大娘在一旁默默看着,眼中满是关切。当地村干部听闻此事,立刻组织热心村民,和随后赶来的部队官兵一起,在漆黑的夜里开始搜寻伞包。
2015 年 9 月 19 日晚,夜色笼罩着塞北某地上空。沈空航空兵某团的夜间对抗空战训练正在激烈进行,李通驾驶着心爱的歼 - 10 战机,与僚机一同检验新战法。他全神贯注,沉浸在训练中,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在夜空中熟练操作战机。
19 时 03 分 01 秒,李通突然发现飞机推力下降。对于驾驶单发动机战机的他来说,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一旦空中停车,后果不堪设想。但他没有丝毫慌乱,迅速报告、尝试返航、确认故障、调整状态,每一个动作都沉稳而果断。在 2500 米的高空,他凭借扎实本领,迅速、柔和、精准地完成一系列操作,试图创造空中开车条件。可发动机的转速和温度却始终停滞在慢车状态,第一次开车失败。
危险悄然降临,李通却没有丝毫退缩。凭借多年飞行经验,他知道返航迫降已不可能。看着前方熟悉的村镇,他深知自己的使命远未结束。此时,地面人员焦急地盼望着战机归来,雷达屏幕上,战机高度迅速下降,所有人都明白,失去动力的飞机随时可能坠毁。李通第一次接到跳伞指令,但他看到机翼下的万家灯火,想到一旦战机坠毁可能造成的人民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毅然决定将危险留给自己。
飞机迅速大角度左转,飞向一片漆黑的无人山区。这片被命名为 21 号空域的山区,飞行安全高度要达到 1900 米,可夜空与山谷融为一体,危险暗藏。李通顾不上这些,再次尝试点火开车,希望能挽救战机。但第二次开车,发动机依旧毫无反应。指挥员第二次发出跳伞指令,可李通清楚,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不能为了自己的安危,让下方无数家庭陷入危险。
飞机高度持续降低,速度也在减小,危险步步紧逼。李通一次次调整航向,努力将战机对准无人区。终于,在 19 时 06 分 19 秒,飞机高度仅剩 351 米,李通果断改平飞机坡度,带杆上升减速,双手提拉中央拉环,伴随着座椅弹射装置的火光,弹出机舱,扑向黑暗夜空。
降落伞打开后,李通因下坠速度过快,重重摔在山坡上。他检查身体,发现并无大碍,又查看装具,确认无丢失。他牢记周边地标,以便寻找伞包,随后朝着印象中的灯光方向艰难前行。终于,他听到犬吠声,来到了大娘的家。
经过一夜努力,伞包成功找回。李通见到团政委王宏民时,第一句话却是对没保住战机和耽误任务的自责。从高空的生死关头,到山区的艰难求生,再到最终获救,李通始终将人民安危放在首位。而大娘和村民们的热心帮助,也让他感受到军民鱼水般的深厚情谊。在这场生死考验中,李通展现出人民子弟兵的担当,军民之间的互助与信任,也如夜空中最亮的星,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用户10xxx43
致敬可爱的人民的空军!
红帽熊
太假了吧,飞行员拿着手枪,还上膛。
红帽熊 回复 用户18xxx36 05-21 03:08
去居民家里还上膛?上膛意味着随时击发
用户18xxx36 回复 05-21 03:04
这个不是假的